最近幾天的京師,很多老百姓一覺睡醒,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尤其是擺攤的小商販們,驚訝的發現一直到了正午,不僅沒見到平常四處溜達的混子,連兵馬司的巡捕們,都沒了蹤影。
一下子如此, 反而讓人他們覺得有些不習慣。
以往不管是混子,還是巡捕們,路過的時候,都會順手牽羊的摸上一些吃食,商販們不僅不敢發怒,還得陪著笑容,表達出自己的熱情。
不然下回可就不好過了,黑道白道的, 都能隨便欺負到他們頭上。
對於這種事情,幾枚銅錢的損失,報官是沒有意義的,也沒人會接。
這年頭,小偷小摸的根本上不來臺面。
大明皇宮中。
在這個時候,朱英並沒有批閱奏章,看著坤寧宮池塘裡遊蕩的魚兒,他已經有了開始摸魚的想法了。
不管是現在作為長孫殿下, 還是在未來作為大明皇帝, 在朱英的想法中,以法治國,垂拱而治才是最終的王道。
要是一個國家的興衰都繫於皇帝一人身上,那麼這個國家的國祚是很難長的。
眾所周知,大明國祚二百七十六年,距離三百年還差二十四年。
且滅亡大明的並非是滿清, 而是被大明驛站的驛卒李自成給乾沒的。
雖說外憂內患, 天災不斷。
但終究是被自己人給幹到了, 農民起義建立的大明,最終也是倒在了農民起義之上。
這些作為後世人, 都是有很普遍的認知,從後世的歷史上來看大明,可以說到底都是漏洞。
最後是完全的爛到了根子裡。
“還好我不是穿越到明末時期,若是到那個時候,誰也沒辦法說是來拯救大明瞭,從上到下都完全的腐朽,唯有推倒重建。”
朱英看著魚兒游來游去,嘴中喃喃說道。
而在朱英的背後,
李衛良正看著奏章,奮筆疾書之中。
沒錯,
朱英將原本自己要批閱的奏章,直接丟給李衛良處理去了。
當然李衛良並非是直接在奏章上批閱,而是會先在白紙上,寫上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然後夾在奏章之中,等全部看完後,就交給長孫殿下審閱。
這樣一來,朱英的工作量,便就大大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