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藩王們的封地往大明之外去封,尤其是像高麗這樣的朝貢國,無疑是最佳的。
朱元璋聞言微微皺眉,問道:“大孫的意思是,完全的封藩?”
朱英點點頭。
不僅僅是軍隊,臣屬。就連地方行政也一同讓藩王管理,這才是朱英的想法。
藩王們其實個個在文學方面,都是極為不錯的,畢竟是受過了皇家教育。
大明皇宮學府,可謂是最高階別的教師講學了。
比之國子監還要高出許多,不是真正的大家,哪裡有資格去教授皇室子孫們。
所以在朱英看來, 這些藩王們過去,也能帶著教化的義務,將漢文化真正的傳播開來。
而且皇子的名頭,對於大明之外來,還是很好用的。
而且這對於藩王們,也更加有積極性,在自己的藩國中,幾乎相當於皇帝的職責了。
若是昏庸無道,撤銷藩王換個人再過去,也能很好解決,主要還是類似於周朝那般,相當於宗主國的概念。
縱觀古今所有朝代當中,周朝的存在時間是最長的,周王朝一共傳國君三十二代,享國七百九十一年。
便是漢唐兩朝相加,都沒有周朝的國祚長。
朱英所想的便是,以大明的領土為中心,然後對外不斷敕封藩國,將大明的廣義上的領土,不斷的延伸出去。
這些藩王,將會成為大明最為堅強的屏障。
其中主要是漢文化的傳播和主導,將會對於整個亞洲大陸來說,都會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
這就是朱英想要的結果。
像是蒙古帝國那樣蠻橫的統一,根本沒有太多的意義可言。
朱元璋心中思索一番,覺得大孫的這個想法確實不錯。
這般一來,藩王和朝廷的矛盾將會大幅度的減少,而且藩王對大明的威脅也會小上很多。
最為主要的是朱元璋認為,大孫對於自己的這些叔叔們,亦或是未來的弟弟們,有著足夠的善意。
想到這裡,朱元璋開口說道:“朝中有一官員極為不錯,咱明日便給大孫安排過來,或許能幫上大孫許多。”
朱元璋想要安排給朱英的大臣。
正是原歷史中,安排給朱允炆的大臣,齊泰。
曾經力舉削藩的主要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