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的事情,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
所以此刻的朱元璋,聽到大孫有關於藩王們的想法,很急切的想知道緣由。
朱英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說道:“就孫兒個人看來,這大概是因為諸位叔叔,在京師的時候,被爺爺壓制得過於狠了。”
“叔叔們大致都是十多歲就開始就藩,這個時候突然去了藩地,缺少了管束,自然心性會極為容易導致大變。”
十幾歲的青少年,正是塑造三觀的時候,這個時候突然壓抑許久被放開,又是遠離父母,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這般出現心理問題,朱英覺得一點都不奇怪。
“大孫的意思是因為年紀小了些,應當要遲些才就藩?”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說道。
藩王對於治理地方並沒有權力,雖有親王的爵位但卻管不了封地的百姓,同時雖有俸祿但卻不參與朝政。
藩王實力卻也是極大的,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和臣屬。
衛所軍戶的產出,算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相當於大的地主一般。
朱英覺得老爺子這般理解也算是不錯,便說道;“孫兒覺得,藩王在就藩前,至少應當誕下子嗣後,或許能穩重一點,所謂成家立業,大概便是如此。”
其實在朱英看來,藩王在京師,直到生下子嗣後,擔任一個父親的角色,到了藩地,可能就沒這般殘暴了。
有孩子跟沒孩子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男人有了孩子以後,普遍會更有責任感,在帶孩子的這個過程中,也會慢慢的變得更有耐心。
朱英覺得,甚至藩王想要就藩,也得等孩子滿五歲後,方才可以。
朱元璋此刻看向大孫的目光有些奇異。
這個點是他從未想到過的。
不過仔細深思,卻是覺得極有道理。
想想自己當初知道大兒子朱標出生後,那種完全不一樣的心情,往後打仗都變得更為有力許多。
這般想來,或許當真讓藩王先把孩子生了再去就藩,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之所以看向大孫的目光有些奇異,乃是因為大孫可沒有生過孩子,怎麼就會了解到這麼細膩的想法呢。
其實朱英前世也是個單身狗,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從影視裡瞭解到的。
什麼混混有了孩子浪子回頭,本來想要輕聲的男子,有了孩子突然有了盼頭。
疲憊一天回到家後,看到孩子就立即變得精神等等。
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嗎。
主要是現在的藩王們,丟到後世去,不過是一批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