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這麼一支大軍為我所用,到時候我就藩後,看誰還敢不服王化,直接翻手鎮壓,簡直太舒服了。”
皇子們開始興奮的聊了起來,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年後冊封藩王。
按照目前朱元璋的規定,藩王可以擁有三護衛,也能掌控一萬六千八百人的軍隊。
和如今一同訓練的將士數量,也相差不大。
昨日的震撼過後,留下的就只有興奮了。
當然,這是皇子們才有的待遇,在這三十多人中,皇子不過十名左右,其餘還有庶出的皇孫,一臉羨慕的看著他們。
即便都屬於皇室,其中相差也是涇渭分明,皇子的層次,當然是不相同的。
“權哥兒,你咋不說話呢,父皇這般看重你,怕是要不了多久,便能就藩了。”有皇子對朱權問道。
在這些皇子皇孫中,等階最高的,莫過於朱權了。
雖然朱權作為十七皇子,今年十四歲,和其他皇子差不多。但在去年,即洪武二十四年,就已經被封為寧王,藩地大寧。
那裡可是臨近蒙古,眾多皇子自然明白父皇對其的恩寵,極為羨慕的同時,哪怕年歲大些的皇子,說話也很是客氣。
“沒什麼,別聊了,這快破曉了,還是趕緊回方隊中去,父皇對此肯定極為看重,若是被教頭髮現上報,怕是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朱權有些尷尬,只得說上幾句,讓眾人散開。
他尷尬不是因為其他時期,而是大家對於統領的猜測,作為知道朱英存在的少數幾人,朱權也不好直接將朱英的底細露出來。
或許這其中還有父皇的一些想法,只是聽到大家猜測大哥朱標死而復生,返老返童這些,就不知如何搭話了。
和朱權一般的,還有朱允炆,朱允熥。
朱允炆沉默不語,站在那裡周邊的皇子皇孫都隱約避讓,冊立太孫的事,皇宮裡誰還能不知道呢。
朱允熥則是小臉漲得通紅,好多次想把大哥的事情說出來,卻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若不是昨日練得太狠了,他晚上還想去找大哥玩。
而聽到朱權的話,眾多皇子也是一鬨而散。
大夥都還沒封王呢,藩地也沒個著落,若是讓父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封個破爛地方,估摸著連護衛都養不起。
藩王護衛的軍餉,可都是從藩地裡出,要是錢糧賦稅不夠,哪怕有三護衛的名額,也供養不起來。
其實除了塞王,多數藩王也很少將三護衛滿員,一般有一個衛所的,就算是不錯了。
真要是窮溝溝裡,一萬六千八百人的名額,實際不過千八百人,也就壯個聲色。
現在也不是朱棣靖難後的大明,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除了藩王外,郡王也是能夠掌兵的,雖然不多,但基本上也一個衛所的編織,即滿員五千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