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第一批開辦的學堂,便是農學堂。
說是學堂,實則是相當於後世研究院的概念,為大明真正的官署,同樣有品級官職。
想要大明真正的富裕起來,糧食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馬鈴薯,番薯,玉米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是可以緩解饑荒被餓死的現象,但其他小麥,粟米,水稻都是不能放下的。
其中這些農作物的關鍵,還有化肥。雖說化肥一下子研究不出來,但終歸也要開始研究不是。
其次就是匠學堂,用以大明的規劃建設,工學堂用以大明的工具設計使用。
還有單獨的火器學堂。
這是真正意義上,大明將對火器的研究,形成一條完成的學科,火繩槍的後續開發是一方面,更多是包括大炮在內的相同研究。
火炮,火藥這些也是不可缺少,朱英清晰的認知,單獨的火繩槍不是無往不繼的武器,譬如攻城,水站,這些自然得需要大炮才行。
醫學堂倒是沒有天大的必要,直接對太醫院,署進行改制就好了。
國子監裡,也可以增加這些有關學問的老師和分類。
唯有這般才能真正的將整個大明的綜合國力提升起來,從多個方面出發,而不是一味的研究火器,只想著不斷擴大疆域。
“你這些想法,咱很欣慰,咱能看出大孫你雖然也和咱一樣,想著收服疆土,但對於內政這塊,也沒有放鬆。”
“你說的這些,咱都準了,到時候你跟戶部那邊對接一番,看有什麼需要的,或者辦在哪裡都行。”朱元璋眼睛眯起,剛剛有些吃撐,說完後喝了口茶水。
“這些事情孫兒心中已然有了章程,唯有在農學堂這塊,孫兒還想向爺爺借上一人。”朱英回道。
“哦,大孫想要誰。”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問道,一般人顯然大孫直接就召過去了,能夠特意說出來,顯然有著其他的干係。
“爺爺,是五叔。”朱英直接回道。
周王朱是藩王,可不是隨便就能滯留,按照朱元璋之前的安排,藩王都有自己的藩地任務,也不能隨意離開。
藩王的一切事宜,必須要透過皇帝的允許才可以,所以朱英才特別說道。
聽到關於老五朱,朱元璋也不意外,雖然老五有些不務正業,不過醫術這些確實不錯,自己將其禁足時候,老五就一直潛心寫書。
這和老二朱就耆不同,性子更加沉穩一下。
關於老五和馮勝的事情,朱元璋曾經猜忌過,不過現在看來也沒太多的問題。
主要還是如今大孫迴歸有了變化,曾經立下功勞的武將們,又有了新的作用,所以對於武將這塊,朱元璋目前的心思也淡了很多。
“大孫既然覺得老五不錯,那咱就給他說上一聲,讓他先跟大孫把這個農學堂開辦起來,至於藩地。”
“哼,就他那心思都去了醫書裡,藩地有他沒他也無甚區別,便就讓有燉孫兒去處理吧。”
朱元璋直接一錘定音,反正就算老五回藩地,還是整那些花花草草,不如跟大孫乾點正事,真要有所成就,也算是不錯了。
這些個兒子,朱元璋也是操碎了心,終歸都是自己的親骨肉。
身為藩王卻喜歡當大夫,在朱元璋看來便就是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