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郭忠等人走後,朱英開啟箱子瞧了一眼, 裡面堆積著上百本的奏章。
“真是難受,早知道還不如去安南開國,整個好點的制度, 如此大的體量,又不能下重手, 只能徐徐圖之。”
朱英有些無語,大明的疆域太過於遼闊了, 很多事情辦理起來,其中涉及到的複雜程度, 是完全估計不到的,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老爺子送來這些奏章,其中的意思朱英也是能猜到的,無非就是看有沒有貪汙的情況。
便是不看這些上奏的情況,朱英也敢打包票,像這樣的工程,貪汙的問題, 絕對是非常普遍的,不過是多少的問題。
要是按照老爺子的方式,和現在對於貪汙處理的結果,這些所有上奏的官員, 有一個算一個,個個都得處死。
但朱英並不想這麼做,一下子處死太多人了,會導致整個大明的基層運轉出現問題。
本來類似於後世的國有工程承包方式的‘以工代賑’,其中詳細的利潤,過於動人。
很多官員完全可以隨意的插手,只需在賬目上作些文章,就能到手一筆不菲的收入。
關於這個事情,他之前就跟老爺子說過,如若猜得不錯的話,在這些工程開始的時候,老爺子就已經安排錦衣衛在其中潛伏調查了。
現在把奏章丟給自己,無非是相當於一次考校。
要想完全的杜絕貪汙的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按大明如今的官員俸祿,不貪幾手,根本維持不了體面的生活,頂多餓不死。
寒窗苦讀十餘載,就混個餓不死的概念,這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目前朱英並不打算去處理官員俸祿的問題,對比這些餓不死的官員,餓死的百姓顯然要多得多。
俸祿的改革,還是等大明的國庫豐盈起來,有了源源不斷的收益,再開始進行吧。
以後世的閱歷,來看如今大明國庫的收入,其實創收還是很容易的。
最簡單的,就是朱英將雪花鹽的生意,歸入到國庫裡去,其中所產生的利益,朱英可以預料到,總體會上漲,但實際上低得可憐。
當雪花鹽變成國有買賣後,不過是讓那些鹽官的口袋,更加充盈,亂七八糟的損耗,真正能到國庫裡的利潤,估計連兩成都沒有。
想到這裡,朱英忽的冷冷一笑:“吃了我這麼多年的好處,現在也差不多到了該吐出來的時候了。”
近幾年來,為了雪花鹽的銷售渠道問題,他可沒少給鹽官暗地裡塞銀子,不僅如此,還要被抽成。
現在嘛,嘿嘿,鐵證如山,一個都沒得跑。
“這個事情看來可以抓緊了,得讓人先盯著,最好把藏銀子的地方查到,不然就太虧了。”
朱英自言自語的說道。
對於那些個貪官,朱英熟悉得很,很多大貪,都是屬於宗族勢力。
銀子到手之後,直接往家族裡藏起來,哪怕是身死了,能夠追查到的銀子,也就這麼多。
雖說是個死罪,但多少也是給家族後人謀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