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這句問話,有些像流程一般。
然而,朱英只是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爺爺,其實還有一個方面,孫兒注意到了。”
朱英遲疑,只是覺得今天談論的事情比較多,一下子全說出來,會有一種消化不良的感覺。
不過看到老爺子面色上的悲傷,他還是決定說出來,至少也能轉移一下爺爺的注意力。
況且他要說的問題,也是在於內政的根本,是對大明所有制度的一種非常大的衝擊。
如同商鞅變法,其實已經迫在眉睫,越是早點,對於大明就越有利。
朱元璋愣了一下,他隨口一問,沒想到大孫還真有其他的想法。
於是問道:“是關於哪方面的。”
朱英回道:“是關於內政這塊。”
聽到這話,朱元璋本來有些萎靡狀態,頓時就精神了起來。
在朱元璋看來,自己的大孫對於很多治國策略,都有著獨特的見識。
尤其是上次的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的策略方案,目前在大明多數地方開始實行起來。
因為大孫上次的警告,所以哪怕朝堂群臣都想進行全國推廣,但還是被朱元璋給攔了下來。
以工代賑在大孫的口中,如果不能有熟悉的經驗和完整的預算方案,一旦全國推廣的話,很容易引發貪汙成風。
現在以工代賑的施行,需要朱元璋特批,主要針對遇到災荒的地區。
目前來說,效果超乎想象的好。
大明現在的各種災荒本來就很多,一旦出現災情,從災區上報到京師,最快也是七八天甚至十多天的事情。
然後才是京師下令,從災區的周邊開始調糧進行賑災。
其中還涉及到軍隊的調動,畢竟賑災的災糧為了防止意外,一般都是由軍隊押送。
而且餓瘋了的災民,沒有大軍鎮壓,保不齊要鬧出什麼亂子來。
從籌糧到賑災這個過程,或者說災糧發到災民手裡這個時間,少說也是一個月起步。
災民很難撐到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待在災區原地等死的。
所以災區的災民都會進行自我救贖,直接成群結隊的向京師所在方向過去,沿路則是各個地區官府進行一定救援。
曾經沿路的救援,主要就是官府出力,什麼鄉紳勳貴,地主大戶,不存在拿存糧出來。
像後世影視裡,出來施粥這些,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一般大戶人家,子孫後代,婢女僕從不會少,自家都顧不過來呢,還去施捨別人。
做出這等事情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