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 (1 / 3)

朱英之所以對於琉球王國這般熟悉。

主要是還是因為一個特殊的地方:釣魚嶼。

洪武五年,大明楊載出使琉球,途中發現並登上了釣魚島。

後世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成書於永樂元年《順風相送》。

自洪武五年開始的朝貢體系,和琉球王國臣服建交後,琉球王國一直就是大明朝貢的寵兒。

大明對於朝貢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僅限制朝貢的次數,比如兩年一貢,三年一貢。

包括朝貢的道路,也有專為設定的貢道。

在人數上,目前是限制在兩百人以內。

譬如大明中後期的土木堡之變,便是正統年間,瓦剌竟派三千餘人前來大明朝貢。

也許因為人太多,於是大明“賞不如例”。

正是因為“賞不如例”,瓦剌認為這是一種不禮貌且帶有挑釁的行為,誘發了次年的土木堡事件。

而現在的琉球王國,落後貧瘠,對於大明俯首稱臣,唯首是瞻。

這樣的態度引起了朱元璋的好感,對於琉球王國給了很多優待。

因為落後貧瘠,琉球王國沒有造海船的能力,大明直接送船。

而缺少維護海船的工具,多次琉球王國到了大明後,海船出現損壞,尷尬導致回不去,只能向大明求援。

琉球王國也有獨特的土特產,因為火山地貌,大明對其主要獲得用來製造火藥的硫磺和用於陸地運輸的馬匹等軍需物資。

包括部分蘇木、胡椒、乳香等東南亞的物產也出現在對大明的朝貢物資中。

琉球王國現在並沒有統一,而是有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因為過於貧瘠,所以朝貢的時候,三個國家的使臣也是一同出發。

為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區居民互相勾結,大明實施海禁政策。

海禁實施後,大明就面臨著尋找一個能替代本土商人向大明提供各國物產的固定海外貿易渠道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