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清楚大明寶鈔不能隨便印,但是隨著國庫財政的不善,不印又不行,便是陷入了一個死迴圈中。
朱元璋甚至有些憂慮,害怕大明寶鈔在多年以後,完全的淪為一張廢紙。
蒙元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朱元璋擔心大明寶鈔也會重蹈覆轍。
朱元璋的擔心顯然是正確的,後面大明寶鈔挺了一百多年,因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民怨沸騰,於正德年間廢止。
“大明寶鈔?很好啊,很不錯,很方便呢。”朱英隨口說道。
朱元璋頓時無語,而後無奈問道:“咱不是讓你誇它,你作為商人,對於寶鈔肯定熟悉得很。”
“你倒是幫咱琢磨琢磨,怎麼咱大明的這個寶鈔,百姓們就越來越不認了呢。”
朱英聽到這話,說道:“要是認,那才是奇怪了呢。”
“這是啥意思?”朱元璋詢問道。
“大明寶鈔也好,黃金白銀也罷,本身並沒有價值,又不能當飯吃,之所以能交易買賣,便是人們對他賦予的信任。”
“大明寶鈔的信任,則來自大明官府,金銀本身則更加的長遠。”
朱英解釋道。
“大孫的意思是說,是因為百姓們對官府的不信任了?”朱元璋思索後說道。
朱英遲疑了一下,回道:“也可以這般說吧。”
“對比黃金白銀,大明寶鈔雖然更加方便容易攜帶,但也更容易損壞。”
“官府對於寶鈔,沒有發行只有回收,這就導致會出現一個折損。”
“其次便是準備金了。”
朱元璋打斷道:“準備金是什麼意思。”
朱英解釋道:“所謂準備金,便是國庫裡有多少金銀,就印多少寶鈔,其中兩者之間的相差,不能過大。”
“憑空生出來的錢財,會導致寶鈔的價值不斷下跌。便是官府只允許金銀兌換寶鈔,卻不能用寶鈔兌換金銀,卻就造成了這個問題。”
朱元璋聽到這話,卻是有些不開心了。
當初大明徵伐北元殘餘的軍費,包括大臣們的俸祿,都是由大明寶鈔承擔的,這要是寶鈔能兌換金銀,國庫裡哪有這麼多銀子。
朱英見此,笑著從桌面上拿過一個茶杯,將杯中倒滿茶水說道。
“假若這個杯子便是大明,杯中的水,就是大明所有的錢財。”
而後,朱英在茶杯上加水,讓茶水全部溢了出來。
再說到:“大明官府不斷的印刷寶鈔,便是如同不斷的往這茶杯里加水一般。”
“那麼這些溢位來的大明寶鈔,是誰來承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