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一邊思索,一邊參照後世的工程模組進行講述著,卻沒有注意到老爺子的眼睛越來越亮了。
朱元璋忍住心中的激動。
這哪裡是什麼法子呀。
這已經是完全的策略了,連具體的應對措施都安排好,只需要按照這個流程直接安排就可以了。
要知道現在的大臣們的奏章裡,因為古人在學習上的一些侷限。
很多對策,相對來說都是一個大體的方向,就是提出一個思維。
然後具體的實行,就是看下面的官吏如何操作了。
像朱英這般,幾乎就是手把手教著怎麼做了。
‘類咱,真類咱啊。’
朱元璋心中感嘆道,果然是自己帶大的大孫。
就算失憶了,還是受到了自己的影響。
在處理事情上,朱元璋本身也是喜歡精確到個人身上的那種。
比如在服飾上,對於官員服飾的顏色,用料,長短,圖案,都是極為精確。
職業的分配,百姓官員什麼身份做什麼事情,都給一一安排上了。
這般行事的風格,整個大明來說,朱元璋暫時是沒有找到志同道合之人。
可現在,他聽到大孫的言論和對策,頓時就有一種知己的感覺。
“大孫的這個法子,是自己想出來的嘛,還是有所聽聞。”朱元璋忍不問道。
朱英笑了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驚世駭俗,反而有些謙虛的說道:
“倒是讓老爺子見笑了,我本就是個商人罷了,偶爾會琢磨一些從商的道理。”
“商業首先是建立在繁榮的基礎上,所以算是天馬行空吧。”
朱元璋聞言,笑呵呵的說道:“你這哪是什麼天馬行空,你這分明是有大才啊,咱看以大孫的才華,便是戶部尚書,也遠遠不如。”
“老爺子過獎了,我就一商人,哪能和尚書相提並論。”朱英笑著說道。
被人誇獎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尤其老爺子還是翰林院的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