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儘量加強自己在朱英面前露臉的次數。
現在朱英在野,除了一些手下,朝中無人知曉,這就是他的機會。
甚至他還冒險的和朱英手下張伯說。
茶樓裡若是有什麼事情,只管說,他在錦衣衛衙門裡有關係。
保準能夠幫忙擺平。
甚至於,蔣瓛在心中想到。
若是派出去的調查朱英身世的錦衣衛,有什麼不利於對朱英身份的情報。
他可能都會來個春秋筆法。
暗中協助一波。
聽到蔣瓛的回答,朱元璋顯然很是滿意,他並沒有第一時間處理奏疏。
而是小心翼翼的開啟食盒。
然後從中拿出一個柔軟的饅頭。
小口的品嚐起來。
饅頭很暖,更是有著一種香甜在其中,細膩味道,正是老年人所需要的。
關鍵是在這其中,朱元璋似乎能感受到大孫的味道。
.......
朱英在茶樓,無奈的嘆息。
俗話說,烈女怕纏郎。
這話放在朱英和朱元璋身上,也是能用。
十五天,每三天一次的過來,看上去只有短短五次。
但朱英的心態,卻在悄然不覺的開始轉化。
老爺子對他的噓寒問暖,親切關懷,是朱英來大明後,從未感受過的。
前世的朱英,還未出生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
這種爺孫親情,也從來沒體會過。
人終究是一種情感的動物,此刻的朱英,也慢慢接受了老爺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