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人,現在的朱安暫時興趣不大,刀口舔血,流浪的日子多了。
成家目前對於朱英來說,卻是一種奢望。
定下的三個五年計劃,目前朱安已經達到兩個了。
第一個五年,建立自己的勢力:完成。
第二個五年,穩固基本盤,擴大影響力:完成。
第三個五年,發展工業,製造火器,海外開國:進行中。
“想來這次的京師之行後,應該可以找個地方穩定發育了。”
坐在書桌前的朱安,此刻也不免有些得意。
不是每個後世人過來,在這大明初期,都能達到這般成就的。
“可惜這一切,父親你看不到了。”
短暫的得意過後,朱安又有些感慨。
對於南京,朱安並不陌生。
十年前,當朱安醒來的時候,變成了一個約莫八九歲的孩子。
朱安所說的父親,便是當時收養他的養父。
養父是一名行商,朱姓,長年四處奔波,於南京城外,長江邊上撿到他。
養父先輩是元末流民,大明建國初期,便在淮安某鄉定居,幹起了商人的買賣。
養父妻子難產而死,誕下一子,在和養父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感染風寒不治而亡。
當時的朱英大概八九歲的模樣,並沒有原身的記憶,只好假裝失憶。
養父見朱英年歲跟逝去的兒子差不多,認定這是老天爺送給他的兒子。
便將朱英收養。
因為早前養父親子是在路途中病逝,養父帶著朱英行商幾年後,回家便聲稱朱英便是早前自己的親子。
養父常年行商,甚少回家,所以村裡人也沒多在乎。
朱英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養父撿到朱英的時候,渾身幾乎赤裸,有些破爛的布條在身上。
布條殘缺,不過某區域斷裂處,依稀能看到有個金絲繡成的英字。
養父的兒子也沒大名,只有個狗蛋的小名,便乾脆取名朱英。
那塊布,至今還被朱英保留著,放置在西域的地盤裡。
布是蜀錦,極為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