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李迦束即不是一個完美的打灰人,也不是一個典範的魔鬼,尚不純粹,殘留著太多不必要的感性。
上輩子在泰拉藍星,自己母國的古代文化中,有三種不同的代詞以用於形容成大事者:
英雄、奸雄、梟雄。
很顯然,這三種代詞描述的是個人,而非集體。
集體有集體的鍋,個人有個人的鍋。集體的鍋不能讓個人背,個人的鍋也不能讓集體背。
李迦束很清楚,自己的決策——組織冒險隊伍探索地下遺蹟,排布隊伍的陣型——會讓哪些人承擔風險,又會讓哪些人受益,都能一行一列地,在‘賬本’上計算清楚。
是啊,必須計算清楚。
人人討厭電車難題,然而當電車難題真的碾到臉上時,站在拉桿旁的決策者,必須做出自己的抉擇。
人命不應以單純的利益得失來計算,但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全都死的早。
實事求是,是李迦束在上輩子學習到的最重要的方法論。
而‘實事求是’這個方法論告訴自己,如果‘既要又要還要’的完美三角無法達成,那麼,必須保住主體,抓住主要矛盾,放棄次要矛盾。
“......跟上我,出發!”魔鬼轉過身,率先步入地窟的缺口。
其他人維持著隊形,緊隨其後。
魔鬼很清楚,他以利益得失計算人命,平衡預期的‘整體收益’與‘整體損失’,這是極為理性的選擇。
至於感性上的苦痛?這是他自己的私事。
正所謂,
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全都死的早,
但總有一些不那麼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在‘實事求是’與‘理想’的鴻溝之間,走著自己的道路。
最新網址: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165722/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68. 人不應值錢(免費))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