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歡上網的,每次看到那些新聞,心裡總是有些難受!”
看到姚明處於“圖樣”狀態,李佑搖搖頭說道:
“火箭隊的薪金才多少?在NBA聯盟,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多花錢可能不會收穫冠軍,但不花錢,大機率無冠。”
“82場常規賽,誰都有狀態低迷的時刻,沒有球員能一直高光。”
“一些比賽適當地放一放,這有利於保護你的身體狀態!”
作為一個2米20加的大個子,姚明的體能自然不太好,這年頭肉盾很多,身板太差也打不了內線。
想要減少消耗,自然就得適當摸魚,不過姚明有心理包袱,做不到李佑這樣。
趁著聚餐,李佑也向姚明傳授了一下自己的摸魚技巧:
“比賽中,增加自己的表現力,可以讓你收穫更多印象分!”
“不光是進球,完成一次出色的防守,你也需要對著攝像機揮揮拳頭。”
“一些比賽不用想著快速退防,捶胸怒吼兩聲,反而會讓你收穫更多好評。”
“大個子防擋拆沒辦法大延誤?去告訴你的隊友,讓他們擠過掩護!那就是角色球員的工作。”
“核心球員不會犧牲自己的特長去服務球隊,相應的是,球隊就應該服務於核心球員,給他補充短板。”
“NBA聯盟從來不缺球員,角色球員有意見,那就再換一批!他們不幹這份工作,有的是球員幹!”
“拿了高薪,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有需求,就告訴球隊,籃球是5個人的運動,賺一份錢幹幾份活?這事根本不存在。”
“.”
姚明聽得雙眼發直,李佑簡直就是“籃球資本家”,將自己的地位凌駕於球隊之上,這和他的觀念有巨大沖突,心中也有些懷疑以往的理念:
“難道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大洋彼岸的中國,週六上午央視體育自然要轉播火箭隊的比賽。
背靠背比賽遇到尼克斯隊,再加上姚明上一場比賽表現拉胯,演播室中,張衛平就開始提前疊甲:
“這比賽不好打,尼克斯隊雖然前幾天輸給了籃網隊,但總的來說狀態還是非常出色。”
“這周有4場比賽,沒有背靠背,對手實力不強,李佑根本沒消耗。”
“姚明就不行了,別看弗朗西斯是個全明星,遇到李佑,肯定又傳不出去球。”
“火箭隊要輸,除非莫布里能爆發!”
這種客場背靠背比賽確實更考驗球員的體能,主持人於嘉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不再過多地聊比賽勝負,而是轉移話題說道:
“連續兩個月拿到最佳球員,李佑是否還有機會拿到MVP?”
一聽到這個問題,張衛平就笑了笑,調侃起了NBA的評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