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時空和航天基地內部的關注點都放在3號星的時候,張天元則是默默跟平等時空物理學會把目光放回了1號星上。
在這三個月裡,類似的實驗已經持續進行了足足九次,每次都是一分鐘。
雖然實驗的次數多,但是每次獲得的資料量其實都多不到哪裡去。
因為兩個星球的時間差實在離譜。
在地球這邊過了17個小時,1號星才過去一秒鐘。
也就是說,在這三個月裡,1號星的自然時間才過去了兩分鐘。
當然,由於開啟實驗的時候,兩邊時間比例會被配平,所以1號星的時間走得比之前快一些,過了十二分鐘,其中十分鐘就是跟流浪時空連線進行實驗的時間。
就這十二分鐘的時間,哪怕再好的儀器也沒法獲得太多資訊。
按現在這種情況來,以後對於1號星的研究哪怕不斷傳承下去,傳個五百年,地球這邊能獲得的1號星資料也只相當於那邊三天的量。
所以現在物理學會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用一代人的時間,在1號星上搭建一個空間站或者浮空平臺。
然後再選幾個為物理獻身的學者,直接到1號星球上生活,然後開始搞研究。
這樣在1號星上搞個幾十年,肯定能出很多成果。
當然,到了那個時候地球都不知道過去多少年了,甚至可能都進入高維文明瞭……
對於這個物理學家們設想的瘋狂計劃,張天元只能表示不如你們多生幾個娃算了,那樣也算是給互救會和你們的研究做貢獻了。
把荒誕離譜的計劃放下,物理學會的目光還是要放在眼前。
在二十分鐘的限制分成十次用掉了十分鐘之後,第十一次任務將會直接用光剩下的十分鐘配額,這樣地球也能接收到連貫的資訊。
順便還能讓淪落在1號星上的米勒返回地球。
物理學家們可沒有忘記,這位航天員已經在1號星上待了8年之久,足足是1號星上面的1個多小時。
飛船上一定自動儲存了不少1號星的資料。
資料量肯定比他們這三個月的努力要多得多。
……
稍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