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歷史”結合史實,來闡述“罍”的價值。
讓很多人心中對於商皿方罍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那就是這件東西很貴重!
物依稀而貴,這樣的一件文物就擺在湖喃博物館內,於是乎更加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而負責講解商皿方罍的講解員也更加的累了。
《國家寶藏》這個節目每一期都能夠憑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在網上引起廣泛的關注。
從藝人的表演,到文物本身的價值。
尤其是九大博物館,每個博物館都會推選三件以上的文物。
這讓網友“穿暖花開”有了一絲不解。
於是他在網上發帖。
穿暖花開:我一直很想問《國家寶藏》每一期選送一個博物館,每個博物館都推選幾件文物出來,那麼推選的這些文物到底是要幹什麼呢?難道就只是為了宣傳嗎?
這個問題問的很平常,但是卻讓網友們發現了他們一直都不曾注意的一件事情。
“對啊!每一期推選的文物是為了幹什麼呀?我一直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其實老早就想要問了,終於有人替我說出來了。”
“從來沒有留意過的問題,你這樣一說我倒是發現了嘿!推選文物是幹什呀?”
“電視臺從業5年的老員工回答一下,像這種節目你說為了宣傳文物,肯定是有這個作用,但是全部是為了宣傳文物,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也許後面隱藏著一個更大的秘密?陰謀論?”
......
網友們的問題看似很普通。
但是細想之下, 又覺得十分有道理。
有人認為會不會後面有一個和《國家寶藏》有關的展覽。
也有人認為純粹是網友們想多了,節目就是節目。
““我覺得徐導到最後估計會弄展。”你看哎,網友們三兩下就把你的心思給猜出來了。”
張敏念出手機中的簡訊。
一旁的徐文笑了笑。
“我原本就沒有想到要瞞他們多久的,這麼顯而易見的,有什麼好猜的。”
“話是這樣說,但是現在的觀眾是越來越不好糊弄了,稍微乾點什麼都能夠被他們給猜到。”
張敏撇了撇嘴。
徐文失笑一聲。
“同樣的套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觀眾肯定能夠猜到啊,所以才說要創新要與眾不同嘛。”
電視臺的人總想著自己辛辛苦苦想出來的一個模式能夠用上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