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另一輛車車頭抬多高,都不可能高過這道坎。”
“所以在現實中,這樣兩車相撞,另一輛車根本不可能飛起來。汽車前擋板以及前蓋的強度也不足以面對這樣速度的撞擊。結果只可能是直接就把兩輛車頭撞爛,另一輛車會彈起來,但不會飛出去。”
“如果我們給跑車車頭加裝一個斜面前鼻呢?另一輛車改裝,車頭抬得更高。這樣有沒有可能?”吳龍詢問。
羅斯表現出很專業的素養,搖頭否定。
“也不可能。我們平常用跳板拍飛車,車子肯定要經過整個跳板,從跳板盡頭起跳。你加裝前鼻,抬高另一輛車的車頭,雖然可以騎到跑車上。但是,會一直開上去,直到車頂才會飛起來。”
“這時候,可以預見兩種情況。第一,你不可能在車子往前飛的同時,做出一個三百六十度翻滾。因為,想要側向翻滾,起跳時必須是一側高一側低,這樣才有一個橫向的力讓車子足夠三百六十度翻滾。否則最多也只能一百八十度翻滾,車頂重重砸向地面。”
“也許有人會說,一側車輪壓在跑車車頂,另一側車輪壓在跑車車窗,這樣可以形成一高一低。我們先不管跑車車頂的角會頂到車子的底盤,就假設這樣的情況,也不會做出三百六十度翻滾。因為這不是一高一低,而是車輪壓在跑車車窗上,形成的是一個下陷的力。”
“這個下陷的力會把車子往下拉,車子飛不起來,只要向一側側翻,然後因為高度不夠,車頂砸到地面上。”
“第二,就算你車技好,有辦法讓車子三百六十度翻滾,跑車的前擋風玻璃和車頂,也擋不住這樣的撞擊。前擋風玻璃必碎、必凹陷,車頂有可能凹陷,更可能被撞飛出去。這樣的情況下,跑車裡的駕駛員肯定會受傷。”
羅斯說的是對的。吳龍透過系統查詢,這個世界的現實裡,這個特技確實做不出來。
綠幕,分開拍攝,跳板等工具和方法結合,最後電腦合成,虛虛實實製作出這段經典的暗殺劇情。
整部電影,有很大部分場景是在紡織廠裡拍攝。
韋斯利的訓練,先由修理工開始。飾演修理工的演員,吳龍讓洛奇來演。他的拳頭,可比原版的演員更讓人信服。
飾演韋斯利的人是吳龍,而吳龍又是洛奇的老師。電影裡吳龍和洛奇的身份,與現實裡兩人的身份形成互換,這讓知道他們兩人身份的觀眾感到很新奇。
在洛奇的紀錄片和電影裡,洛奇被吳龍教訓、被吳龍打。洛奇打不過吳龍,只有捱揍的份。
在這部影片裡,吳龍被洛奇教訓、被洛奇打。吳龍打不過洛奇,只有捱揍的份。
這種身份互換,讓觀眾感覺很刺激。
代入感就有了。
再配上韋斯利那個女上司、狗同事,就好比觀眾們現實遇到的不能打、打不過的人,在電影裡互換過來,狠狠揍了現實中不能揍的人。
此時,觀眾代入的不是韋斯利,而是代入洛奇。他們希望自己化身洛奇,變得強大,狠揍現實裡欺負他們的人。
這種不代入主角的體驗,可以讓觀眾更覺得新鮮、好玩。
。兩人的表演,因為吳龍開了無相功,洛奇演得很真。以至於在拍攝完後,有人問洛奇,在電影裡打老師的感覺是不是特別爽。
洛奇壞笑道:“那感覺真是太捧了。我被他打了一年,終於有機會打贏他。晚上再也不會做惡夢,夢到被他虐打。”
大家都笑了。這是洛奇紀錄片裡一個真實的寫照,洛奇真的在夢裡被吳龍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