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會飛,如果只在地面上用武功打,不合情理。那就在劇情上想辦法,讓法海法力不足,他飛不起來。
蜈蚣精鑽入地下想地遁逃走,法海用觸地印對蜈蚣精攻擊,把蜈蚣精逼出原形。它現出原形後離開大地實力會變弱,而且被法海攻擊後實力減弱,同樣也飛不起來。
一番鬥法,法海和蜈蚣精法力皆受損。
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飛來飛去的打鬥和法術攻擊。
怎麼硬碰硬?
蜈蚣精原形是條大蜈蚣,就讓大蜈蚣直接撞法海,法海直接拳打蜈蚣精原形。
這相當於開著重型卡車或坦克直接撞人。給觀眾一種錯覺,人用拳頭對抗重型卡車、對付坦克。
撞!
撞樹樹倒,撞石石裂,撞山山塌。
樹是假樹,石是假石,山塌掉的部分也是假的。在山腳多搭建小部分假山,與真山相連,就能形成錯覺,撞的是真山。
用來驅動的車並不是在大蜈蚣頭部下方,而是在蜈蚣頭部後面的位置。駕駛員和操作員不能直接看見前方和外面的景況,需要透過隱藏在頭部的攝像頭,還有無人機拍攝的鏡頭,以及導演的指令來駕駛蜈蚣車和操作蜈蚣身上的機關。
車不在蜈蚣頭下方,蜈蚣就能抬頭攻擊,且不會露出下方的車。
車頭前方很可以伸出兩個割草機,割草機伸出去後在大顎牙下方。利用拍攝角度,避免被觀眾看到。
當大蜈蚣追到草地,割草機時割草,再用車頭前的風扇把割斷的草吹起來。這樣呈現在觀眾面前時,就能顯出大蜈蚣的兇猛。
吳龍去參加《少林保鏢》宣傳期間,大蜈蚣行走的路線已實地練習過許多遍,就等吳龍回來後一起練習,然後開拍。
蜈蚣精原形出現之前,先有一段遮天蔽日的劇情。
這個劇情已拍過,就在拍吳龍大戰蜈蚣精那天的晚上。接法海跏跌坐地上,一手“定印”,一手“觸地印”,對付鑽入地下想地遁逃走的蜈蚣精。
“般若叭嘛吽!”
“給我出來!”
然後黃昏拍一點,天色暗下來又再拍。
隨後法海站起來,對天舉“與願印”,破了蜈蚣精的遮天蔽日。
重頭戲就接恢復天明後的劇情。
蜈蚣車隱藏在事先挖好的長坑裡,上面鋪上偽裝,在鏡頭裡看不出有問題,還以為是平地。
孫箭一一詢問各方都準備好沒有,各方回答都準備好,吳龍也準備好。
“開拍!”
打板!
吳龍運轉無相功代入法海,同時附加實演特訓空間,影響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
法海將目光從天上收回,掃視周圍。
“妖孽,還不出來!”法海吼聲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