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不等於殺生,但作惡其罪也莫大焉!關帝曾在《戒士子文》曰:“冤累重而仇孽隨,難期發達。”而在佛學中,把殺生作為最深重的罪孽。殺完了就沒事了嗎?姥姥給阿利講了另外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大戶人家姓孫。孫員外雖有萬貫家財,但僅與原配夫人育有二女,名曰怡芳、怡蓮,為了能為孫家續香火,孫員外又娶了幾房小妾,但都沒有給孫家添男丁。孫員外也是無奈,真個是命裡沒有莫強求。所以就不再自生煩惱。
那一年鬧瘟疫,死了好多人,孫員外家也沒有例外,死去了十來口人中也包括孫員外和原配夫人。有道是樹倒猢猻散,幾個小妾看到孫員外撇手西歸,自己年紀輕輕的也不可能在孫家守寡,所以就捲了細軟,各奔了西東。平時很熱鬧的孫家大院,變得是冷冷清清,只剩下了姐妹倆和幾個丫鬟僕人度日。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孫員外夫婦逝去快一週年了。那天怡蓮就自己帶著一個小丫鬟,拿著上墳的供品、燒紙等,去父母的墓地祭奠父母。
父母的墓地在一片茂密的松林旁。丫鬟擺上了供品,就垂手侍立在一旁,怡蓮跪了下來,丫鬟也跪了下來。
怡蓮回想起父母在世時的點點滴滴,又想起父母對姐妹倆的百般疼愛,現在是人去樓空冷冷清清,只剩下姐妹倆孤孤單單,不禁大放悲聲,哭著哭著,就暈倒在父母的墓地旁邊。過了不知多長時間,她醒了過來,睜眼一看,見自己躺在一個男人的懷裡,一旁的丫鬟昏睡著。
因為在古代,是男女授受不親的,如果給別人看到自己躺在一個陌生男子的懷裡,那自己還怎麼做人?!她猛地掙脫開男子擁著自己的手,站了起來,可是由於用力過猛,感覺一陣眩暈,一個踉蹌,又跌倒在地。
“小姐!沒事吧?”他欲言又止,試探著用手扶著怡蓮的胳膊,說:“讓我來照顧你吧。你不用擔心,這荒郊野地是沒人看到的。”怡蓮甩了甩他的手沒有甩脫,就沒有再堅持,就任由男子扶著。她仔細觀瞧眼前的男子,見此人長得五官端正,面目清秀,膚色潔白,穿得是乾乾淨淨,利利索索,說話聲音不大,但非常好聽,心裡已生愛慕之心。
“唉!人死必定不能復生,小姐還需以身體為重啊。”他頓了頓,又說道:“小生姓呂,雙親也過世不久,現在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家裡什麼親人都沒有了。”
“相公!你是。。。。。。?”
“我家在前村不遠,也是剛才祭拜雙親剛巧路過此處,看到小姐你主僕二人昏倒,所以。。。。。。”他抬頭看著怡蓮,然後又低下頭,聲音小的可憐,“如果小姐不嫌棄,小生願前往貴處與你終身相伴,不知小姐意下如何?”
怡蓮紅著臉,低著頭,結結巴巴地說:“這。。。。。。只是。。。。。。只是。。。。。。我。。。。。。”想我一個姑娘家,父母逝去不到三週年,守孝期還沒過,怎麼能。。。。。。再者說這丫鬟僕人都看得見,你怎麼進我家的門啊?
他彷彿猜透了怡蓮的心思,說道:“小姐不必擔心,我不會讓你的名聲受到半點損害的。陰天夜裡三更天,小姐偷偷為我留門,我自有辦法。”
怡蓮聞此,羞愧地點了點頭。不等丫鬟醒來,呂相公就離開了怡蓮。
按照呂相公所說的時間,怡蓮在三更天偷偷地開了門,呂相公像風似的,悄無聲息地就進了孫家大院。從那時起,他每天夜裡三更天都準時來到怡蓮的睡房,等到天亮雞叫前,怡蓮開啟門他再離開。怡蓮自此以後就窩在自己的閨房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提。
那時候,經常有下山雲遊的和尚或老道,邊化齋邊雲遊。一般和尚老道化齋,都去大戶人家,窮苦人家自身的溫飽尚不能解決,哪裡有富餘的糧食或錢財來施捨。
這天一個老和尚來到孫員外的家門外,叩打門環。連叩了三次後,大概過了一頓飯的功夫,怡蓮慌慌張張地來開門,見是一個老和尚,手裡託著一個缽盂,不用說也知道來意,就說道:“師傅,稍等片刻。”過了大概5分鐘時間,她拿著米來到了門前,“給您米。”說完轉身就要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