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布利切斯特大學天文館的某位天文學者首次提出了「大哈雷彗星」,其每經歷上萬年就回歸一次太陽系。
但由於當時的科學水平限制,加上這位天文學者無法像研究哈雷彗星的愛德蒙·哈雷那樣測定該彗星的軌道資料以及確準迴歸時間,所以該「發現」受到了廣泛批評。
此後的數十年,「大哈雷彗星」鮮有人再提及。
直到40年前,一位布利切斯特的業餘天文學家再次提出該理論,並在報刊上發表了自己的文章,將「大哈雷彗星」首次命名為「格赫羅斯」。
但該文章依舊得不到主流學者的認可,被認為是業餘人士的天文幻想。
直到現在,隨著迴歸日期的臨近,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軌道開始輕微發生偏移。
透過計算海王星的偏移軌道資料,可以大致推算出該行星的抵達時間。
不過為了穩妥起見,並且計算出包括行星體積、質量等更為精確的資料,需要等該行星的引力影響
更多的行星軌道。
根據……
後面是巴拉巴拉的講解一堆天體力學理論。
得出的最後結論是,僅需要測算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的軌道扭曲程度,就可以將格赫羅斯的具體迴歸時間精確到天。
屆時,全世界至少50%的區域都可以在同一時間觀測到格赫羅斯……
寫這個部落格的人無論對格赫羅斯的研究歷史和研究方法都面面俱到。
若是放在未來的某乎,先不談裡面的內容對不對,但看見的人至少要說個「插眼」、「哇!我從未來回來的,真應驗了」、「預言家刀了」之類的調侃話。
但是這篇部落格下面只有一個留言,而且是一個極其敷衍的「?」。
看起來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
並且這篇部落格的主人,秦智博猜測大概就是已經死掉的英格爾斯。
因為他的頭像正是布利切斯特天文研究所的建築照片,暱稱則是「彗星偵探」。
「弘樹,你能夠按照這上面描述的方法計算格赫羅斯的迴歸時間嗎?」秦智博問道。
澤田弘樹的人物形象站在螢幕上愣神了幾秒鐘,然後說道:「我的‘大腦"中雖然擁有相關的數學運算能力,但仍需要最關鍵的三顆行星的軌道資料。」
「如果擁有軌道資料的話,就可以計算出迴歸時間了……」
聽了澤田弘樹的話,秦智博瞭然地點點頭。
想要弄到軌道資料,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英格爾斯辦公室電腦裡的硬碟。
但硬碟被兇手、也就是貝爾摩德帶走了。
目的應該是考慮有人可能會利用那些資料,繼續進行英格爾斯未完成的研究。
不過那些基礎的軌道資料也不可能只是英格爾斯個人擁有,大機率是整個天文研究所共同的資料。
也就是說,現在布利切斯特天文研究所很有可能擁有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的行星軌道資料,包括近段時間的變化情況。
「知道了,我最遲明天中午之前就能弄到這些資料……」
「如果有了這些資料,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能夠計算出準確的迴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