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以下,秦智博穿著船長留下來的潛水服和潛水裝備,輕輕撥動腳蹼,緩慢下潛著。
潛水與一般的游泳不同,游泳主要是在水面上活動,速度可以做到很快,甚至成為一項競技運動。
但在海面以下,涉及到人體對水壓的承受能力、攜帶裝備增加負重、對水肺的使用經驗等問題。
加上海底的能見度極低、環境複雜,各種礁石、珊瑚、魚類會遮擋視野,容易造成突發狀況。
所以在潛水之前一般需要進行ow潛水課程,透過之後才可以穿戴裝置在開放水域進行潛水作業。
當然,如果只是會游泳,當愣頭青下潛一下也是沒問題的。
畢竟有的人就是仗著自己有主角光環敢不顧一切地莽上去...
...
隨著下潛得越來越深,秦智博透過頭上的潛水燈看到了海底的礁石。
在光線的照射範圍內,礁石上的珊瑚並沒有一些海洋宣傳片中的五彩繽紛,而是統一的灰綠色。
它們像條狀腫瘤一塊塊聳立著,對密集恐懼症患者不是很友好。
為了讓肺部適應第一次下潛以及方便記錄下潛深度,秦智博一直是保持勻速下潛,所以現在差不多能算出自己的深度大約是在32m。
&n,經過專業訓練的潛水員可以達到20m以上,由於“潛水病”的存在,從30m開始就算是深潛了。
所以嚴格來說,秦智博現在可以算是一名“深潛者”了。
在這個深度下,秦智博感覺自己的耳朵嗡嗡作響、胸口發悶,每遊動一米都能感受到從四肢傳達到大腦的疲勞感。
從昨天中午到現在一點飯都沒吃,導致他現在的體力極差,光是這五分鐘的下潛就消耗了三分之一還多的力氣。
如果找不到的話,只能先回去了...
雖然現在是白天,但秦智博不敢將視野中心向頭燈外的範圍偏移,生怕自己注意到那藍黑色的海水,造成與晚上一樣的症狀。
如果在這裡犯病,那就是名副其實的深海恐懼症了。
就在秦智博路過一片又一片千篇一律的灰綠色礁石,隨著體力迅速下降準備打道回府時,一個不一樣的東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那是一塊卡在珊瑚縫隙處的船錨。
秦智博拖著已經明顯感到疲憊感的身軀游到船錨旁,藉著頭燈的光線觀察起這個船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