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條道路的設計寬度為三丈有餘,相當於後世十米左右,可容納兩輛四輪馬車相對而行,兩側還能供行人及小型車輛並行,與之前僅有丈餘寬的狀況相比,通行效率有了極大地提升,舒適度那更是有了天壤之別。
現在唯一需要等待的便是水泥了。
受限於原材料開採和運輸的限制,水泥的產量一直沒有大幅度的提升,雖然工部在沿途陸續興建了三座水泥廠,平均一百餘里便有一座,但產出的水泥仍舊跟不上道路拓寬和平整的速度。
朱由檢對此也並沒有什麼好辦法,他也知道,大型基建工程並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尤其是在科技落後的時代,沒有現代化的地形勘探和施工裝置,只能依靠人海戰術來完成。
東北方向道路修建工程耗資並不算太大,因為那些勞力都是免費的,每日只管飯,沒有報酬可拿,這樣就節省了大筆開支。
當然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朱由檢的初衷是透過基建,將朝廷的錢花出去,讓更多大明的百姓從中受益,免費勞力的使用也是有期限的。
他已經就此事下發旨意,凡在勞作中表現勤懇踏實,並且對以往罪行有悔改之意並服從管理的,將會在五年之後獲得選擇權利。
將來或是以僱工的方式留下來繼續修路,勞動所得與平民無異;或是被朝廷安置到其他地區進行耕種勞作,做一名純正的農戶,此兩條任憑個人抉擇。
現在大部分勞力已經轉移到了西北方向,開始參與到京師到西安的道路改擴建中,而這項工程的施工難度及時間跨度將是史無前例的。
京師到西安的官道,總長度約為兩千三百里,依照上次工程的時間來算,要是隻有這二十萬人修建的話,至少要十年以上。這樣長時間持續艱苦的勞動環境,到最後的話,這些勞力還剩多少就是個未知數了。
好在這個巨大的工程並非單向開建,而是京師與西安兩邊同時動工、相對而行,參與的人數也會超過五十萬人,這樣就會讓工程進展更加快速,工期也會相應縮短很多。
這條大動脈貫通後,工程還會向西延展。
最終目標就是後世的新疆。
道路的貫通,能將大量兵力向西北方向快速投送,而且也使得沿途的城鎮經濟發展得到極大地助力。
在朱由檢的戰略規劃裡,曹變蛟、羅世芳收復大唐安西四鎮、恢復漢家疆域後,他們及手下的軍隊,會在曹文昭的統帥下組建西北建設兵團,以軍民屯墾的形式,永鎮大明西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