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 (1 / 2)

這件大事他已經籌劃很久,他希望在十到二十年後能夠在大明全面推開。

朱由檢打算給大明五十歲以上的農民發放養老金。

這個計劃是構建大明社會福利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旦順利實施,將與養濟院、低價醫療、免費教育、農業補貼等措施一起,形成讓大明所有人都不用再為生存而憂慮的全面保障制度。

自古以來,華夏土地上最苦的就是農民。

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辛苦勞作,換來的是食不果腹、寒無暖衣,這個群體承擔著最重的勞役和賦稅,卻換不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這是最大的不公平,如果不加以徹底改變,那穿越當皇帝就變得毫無疑義。

朱由檢承認,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他試圖用盡所有手段去構建自己理想中的社會制度,讓公平正義之花盛開在華夏大地,就算將來沒有達成目標,也絕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努力過了,結果交給上天。

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一切都在緩慢地向著他既定的目標前進著,這正是他一直沒有倦怠的支撐。

自從崇禎十九年起,四海商行、匯通商行名下的各種產業都實行了退休金制度後,仿照後世養老保險而設立的大明退休保障金制度應運而生,朝廷明文規定,凡在大明朝廷所轄區域內從事生產的各種行業,均要強制施行此條例,違抗者將會面臨關閉產業的重處。

儘管這一條例頒佈之後引發了大多數士紳大戶的不滿和不解,並且在實施的過程中遭受各種各樣的抗拒,但在官府強硬手段打壓下,在廣大僱工們強烈支援下,條例終於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所有從事生產經營的業戶,最終都按照條例規定的基數,每月向官府指定的四海銀行賬戶繳納名下產業僱工所需的退休保障金,到了官府規定的退休年齡後,僱工們就可以每月按時從四海銀行領取到這筆養老金了。

這一制度推行中自身也是麻煩不斷,在朱由檢提出這一策略時,閣臣們也是爭論不休,在經過幾次商議後,內閣建議擇地試點,等到所有漏洞得以補全後,再於大明全境推行,朱由檢欣然應允。

試點選擇了工商業日趨繁榮的京畿地帶,經過約一年左右的試錯,詳細的施行條例才得以順利出爐。

內閣隨即將具體實施細則下發各地官府,並要求各地務必於兩年之內全面落實到位,期滿後,朝廷將會安排有司官員、御史、錦衣衛予以查訪,瀆職懈怠者就地免職,永不敘用。

這一舉措能夠順利施行,大明公民身份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踐證明,首先在城市頒發的身份證,為以後所有福利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地證據,也讓官府對於轄區人口狀況有更全面的認知。

工商業僱工的養老金有其固定來源,但是農戶本身收入就十分微薄,若是讓其自繳保費就太過勉為其難,這時候,朝廷就當擔負起應有職責,盡力為其提供生活保障,不使其老無所依。

朱由檢之所以將這個計劃訂到十年二十年後開始實施,就是希望在此期間,大明能夠開闢更多新市場,從海外獲取更多利潤,並始終保持和延續這種良好勢頭,以此來維持朝廷對弱勢群體的鉅額補貼,使更多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當前的體制,已經不用像後世那樣特意推行改開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