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 (2 / 2)

現在南涯行省究竟是何狀況,朱由檢也是一無所知,而知道這個計劃的大佬們早就將此事拋之腦後。

對他們來說,那些罪犯都是該死之人,朝廷甚至連物資都不用給他們,任由其自生自滅才是最好的策略。

但朱由檢心裡清楚,那個面積巨大的島嶼可是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地方,是將來大明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只是因為工業革命尚未到來,所以暫時還不到摘桃子的時候而已,只要時機一到,朝廷就會派人登島進行有計劃的開發。

崇禎十八年二月,克虜伯李重進和遼寧巡撫邱民仰的聯名奏報送達京師:“大清”皇帝多爾袞遞信遼寧行省,願意自去國號並請內附。因事關重大,李重進和邱民仰不敢擅專,特此上稟,並將二人對此事的看法以題本做了詳奏。

自崇禎十一年關外大戰結束,到滿清殘餘奔逃至黑龍江流域至今的七年時間裡,李重進所部聯合馬科部一萬五千騎,每逢夏收時節都會對其所轄地區進行長途襲擾,在殺傷其有生力量的同時,還順便把大片即將成熟的麥田燒掉,這種沒有人性的策略在日積月累之下取得了相當好的成效。

長期的經濟封鎖加上不間斷的武力破壞和摧毀,讓本來就物資匱乏的“大清國”國力每況愈下,尤其是最近幾年,缺少基本生活保障的漢人包衣大量潛逃,很多包衣更是在大明官軍的襲擾行動後主動隨大軍返回。

據遼寧每年上稟的資料來看,七年以來,一共有近八萬漢人包衣以各種方式逃回遼寧行省,這讓本來就地廣人稀的“大清”國元氣大傷,眼見得形勢日益惡化,多爾袞才在范文程、寧完我等人的建議下向大明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隨著米涅槍的大量配備,明軍在武器上對清軍形成了巨大的優勢,在經過幾次規模不等的對戰後,多爾袞等人感到深深地絕望。

這仗沒法打了。

原先明軍的火銃雖然威力不小,但清軍還有機會突進後對其進行殺傷,可現在連兩百步還沒進去就出現了大量傷亡,這哪是打仗,成了純粹一邊倒的捱揍了。

這樣的屠殺場面就連向來驍勇的八旗士卒也是膽寒不已,所以後來在偵知明軍即將抵達時,清軍都會早早的避開,根本不敢與明軍正面對陣,只能眼睜睜看著明軍肆虐而歸,眼前這一幕幕場景是那樣的熟悉,只不過兩軍的位置掉了個而已。

出於種種複雜難言的因素,朱由檢並沒有下令將這股“大清”殘餘徹底剿滅,畢竟後世都是同胞嗎。

但同胞歸同胞,該報的仇還是要報。尤其是范文程和寧完我兩個漢奸,屬於不可饒恕者,應該千刀萬剮。

交出兩個漢奸,大明給女真部提供適當的物資軍械補給,但該部必須離開黑龍江流域,然後舉族繼續向北或西,尋找適合他們生存的地方。

去北邊找哥薩克們拼命吧,贏了也算是給華夏開疆拓土了。

如果不接受大明提出的條件,那就等著被困死在原地好了。

相信以多爾袞的智商,不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選擇。

只要能夠帶著族人活下去,交出兩個漢人奴才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范文程、寧完我的那套東西,早就被女真人學的八九不離十了,他們的價值已經失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