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與荷蘭特使以及東印度公司代表草簽兩國商業貿易協議至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近一年的時間,直到今天,荷蘭人才把有關西班牙派駐馬尼拉軍隊的情報送來。
據鴻臚寺奏報,東印度公司隨船派來的代表範·呂克言稱,這次的情報是荷蘭使團藉著返航時在馬尼拉停駐月餘時間才搞定的,隨後使團大部分成員啟程回返歐洲,幾名東印度公司的人員以其他名義留在了馬尼拉,在處理荷蘭與西班牙貿易糾紛的同時,順便等候從荷蘭駛來的商船,以便將相關情報送到大明。
朱由檢將荷蘭人繪製的輿圖攤開在案几上仔細瀏覽起來。
荷蘭人送來的情報還是很有價值的,尤其是在地圖的繪製上,因為歐洲對數學的重視,所以送來的雖然是草圖,但上面關於西班牙軍隊各個炮臺的具體位置和標高都用阿拉伯數字詳細註明,各個據點和炮臺的駐軍人數和武器配置也有詳細說明。
西班牙軍隊在馬尼拉總共駐紮著一千四百人,其中炮兵三百餘人,炮臺十二座,擁有二十四磅巨炮十門,主要分佈在面向港口的高地上,保護馬尼拉港口的安全。
另外還有十二磅大炮二十三門,主要目的用來打擊突破封鎖港口火力封鎖後進泊的武裝船隻,另外還有六磅小炮三十餘門,這是用來攻擊登陸目標,保護炮臺安全的步兵炮。
除了炮兵以外,其餘都是陸軍,裝備以粗重的火繩槍為主,還有三百名長矛兵作為遮護,保護火繩槍手的安全。
西班牙人的炮臺縱橫交錯,將整個馬尼拉港嚴嚴實實地包裹了起來,在這種交叉火力地封鎖下,若是想強行靠泊登陸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以較小地代價佔領馬尼拉,驅逐西班牙勢力,那就必須採取其他方式才行。
朱由檢看罷地圖冥思苦想半天也沒想出很好的辦法,無奈之下吩咐王承恩,把荷蘭送來的這堆東西一併送往五軍都督府,讓那些閒著難受的都督們一起參詳制訂此次的作戰方案。
這次進攻任務會由駐紮登州的劉國能部來完成。
目前大明精銳官軍雖然人數不少,但只有劉國能部有豐富的跨海登陸實戰經驗,這五千人至少不會因為暈船而短時間內喪失戰鬥力。
鑑於西班牙軍隊人數不是很多,朱由檢會下令挑選出兩千到三千人出戰。
論野戰的話,大明官軍可以說在當世佔有較大的優勢,如果和同等人數的歐洲軍隊交戰,朱由檢相信最後獲勝的肯定是大明官軍。
但考慮到西班牙軍隊肯定會在野戰失敗後退守炮臺和堡壘的因素,朱由檢還是決定多派些人去,利用炮臺防守的死角進行攻擊,直至將西班牙駐軍消滅或俘虜。
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除了這一千多人的駐軍外,另外還有八百多西班牙非武裝人員,這其中包括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府的官員極其家屬、商人、神父、平民等等,在明軍完全佔領馬尼拉之後,這批人將被有選擇的作為苦力使用,其餘的將通知西班牙人用贖金贖回。
朱由檢會下令兵部安排人手,把佈防圖拓印後送往登州,讓劉國能部的中高階將官研究具體的戰術,最後與五軍都督府的作戰方案進行比對,最後拿出最優的方案予以實施。
據東印度公司隨船過來的代表範·呂克稱,西班牙使團對在大明遭遇的不公待遇異常憤怒。
在與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會商後,雙方一致同意,回返本土後將建議西班牙國王下令,組織軍隊橫跨大洋,對大明本土發動攻擊,在擊敗大明軍隊後,強迫大明朝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迫使大明割讓一塊地界,允許西班牙軍隊長期駐紮。
西班牙人還熱情的邀約荷蘭一起出兵對大明發動攻擊,並將戰勝後的成果進行合理的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