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任務就是給大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未來的大明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國家,吸引世界上各行業最頂尖的人才前來定居,使大明戶籍成為其他國家的人們最為羨慕的一種身份象徵。
等到明年的時候,朱由檢打算取消大明的宵禁制度,允許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可以在夜間上街遊玩,有條件的商戶攤販可以擺攤設點引導大家消費。
今年夏天就在京師先試行吧。
對歷史上兩宋繁榮喧鬧的夜生活,朱由檢是嚮往已久,他很想親自體驗一下那種環境能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大明現在已經具備那種條件了,安全問題已經不用再去擔心了,消費群體也是現成的,商家們自然也會積極響應,現在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想到笛卡爾,朱由檢不由自主想到了宋應星。
現在宋應星已經卸任了司農寺少卿的職務,以工部侍郎銜帶著一些有志於科研的文士,整日忙碌於國子監單獨劃出的一片區域內,研究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所需費用都是朱由檢自內帑專門撥付。
還別說,這夥人還真是沒有白白浪費大量的銀錢,就在崇禎十一年下半年,正是在宋應星這夥人的努力下,設在天津衛的將作局冶煉司在鍊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經過無數次實驗後,宋應星發現,大明精鋼產量之所以非常低,與高爐爐溫太低有著直接的關係。
那應該如何提高爐溫呢?
經過反覆的實驗之後,以宋應星為首的團隊從三個方面對現有的冶煉流程進行了改造。
首先就是將燃料從煤炭改成焦炭。
焦炭在中國古已有之,冶煉術一直儲存了下來。隨著戰亂的結束,山西和大同府等地的大戶們建起了高爐開始冶煉焦炭,然後運往京師售賣。
焦炭所含的大卡數比煤炭要高出很多,能夠給鍊鐵帶來更充足的燃燒值,自從煤炭改焦炭後,生產出來的鐵水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精鐵量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加高鍊鐵高爐的高度,進一步提高焦炭的燃燒值。
這一項改進的效果也是有效果的,但在宋應星等人的眼裡,現在好像還不夠完美。
最後,有人提出了窯爐進風溫度的問題,隨後立即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現有的鍊鐵高爐也是採用了鼓風機不停往高爐裡鼓風,以此來提升爐裡的含氧量,使燃料的燃燒更加充分。
但是這裡一個細節卻被所有人給忽略掉了,那就是鼓風機送進去的風是涼的,這就使得爐溫被無形之中給降低了。
既然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那就想辦法改造一下試試結果如何吧。
於是,在鼓風機往高爐中送風的途中,一條短短的磚石通道被建起,通道里同樣燃燒著焦炭,這樣鼓風機吹出的風在經過短時間內迅速升溫後被送入高爐,輸送的氧氣由冷風變成了熱風。
進過這三次改造之後,鐵礦石融化成的鐵水中雜質明顯減少,出產的精鋼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