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著納糧可不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著納糧可不夠 (1 / 2)

範英雲世居衛護縣,祖祖輩輩經營下來,在本地也有了兩千餘畝的田地,此前這些天地可都是免受賦稅的,但是如果按照此次的新政的規定,他家從今年起可是要上繳不少糧食的。

年前盧象升奉旨在南京大開殺戒的訊息,已經被朝廷以公文的形式發給了大明所有府州縣官府,此舉警告的意味非常明顯,田一農雖說平時與範英雲交情匪淺,但他也不敢在這件事給範英雲隨便許諾什麼。

以三人現在的關係來講,只要在清丈田畝時睜一眼閉一眼,范家的兩千畝田地變成一千並非難事,但是這萬一要是事洩的話,他們這官身肯定是保不住了,至於夠不夠得上殺頭誰也說不準。

“縣尊之言有理。

老範,你我之間雖是交情匪淺,小弟可得提醒你一句,新政事關大局,你可萬不可試圖火中取栗,萬一被有心人探知,那可就不僅是前程盡毀了,南京家破人亡之人哪一個不是往昔家世頂尖之輩,結果如何?”

崔世生平時並不貪杯,面對價值如此高昂的新酒也是淺嘗輒止,到現在第一盞酒還未喝完,頭腦一直保持著清醒的狀態。

他跟田一農一樣,也是猜測範英雲是打算讓他二人在新政上鬆鬆手,以減少自家的損失。

但此事他可是絕不會摻和的,這可是關係到自家前程的問題,其他事都好說,這件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呢。

“嗨,縣尊、文成,你二人可是誤會了。

範某雖是家有不少田地,一年兩季下來可獲幾千石糧食,可算起來也不過是一千餘兩銀子的收入,拿出三成上繳賦稅,也不過是幾百兩銀子而已。

範某家雖不算豪富,但也不差這幾百兩。

再說縣尊與範某相處可是有些年頭了,我平時為人是何樣子,縣尊還不是知根知底?

二位放心,朝廷新政於國有利,我豈能會如此不識大體?”

範英雲笑著拿起酒罈,一邊給兩人續滿酒一邊開口解釋道。

田一農與崔世生對視一眼後,都是相繼點頭認可了範英雲的說法。

範英雲雖是頗有家產,那可都是數代經營積累下來的,范家在衛護縣落戶已有一百多年,在本地向來是名聲極好的良善之家,從無欺男霸女的事情傳出。

範英雲數年間更是拿出大量的糧米賑濟災民,替當地官府減輕了很大的壓力,加上工作勤勉盡職,為人四海豪爽,這才有了前任知縣與現任田一農、崔世生在吏部考評時的大力推薦。

衛護縣在大量流民安置過來之前,由於地廣人稀、各種幾處設施落後的緣故,每年上繳朝廷的賦稅向來很少,所以一直被列為了下縣,到此任職基本上意味著仕途會比較暗淡。

但隨著崇禎九年起,大量的流民被遷移了過來,朝廷的各種款項如同流水般湧了過來,清閒了百餘年的縣衙中人不自覺的便被捲進了這場大變革的浪潮當中。

在高薪養吏、御史和錦衣校尉輪番督促和監視下,整個縣衙從知縣到衙差們每個人都是從早忙到晚,整日奔波於流民安置、按人頭髮放口糧和各種農具、帶領民眾打井修渠、開荒拓田這一系列繁雜的事物中去。

隨著各種利民舉措的落實到位,原本一直不引人關注的衛護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是整個縣的人口和田地劇增,而且因為原住民們也從中受益的緣故,糧食連年增產,使得衛護縣每年上繳的賦稅翻了幾倍,這才有了多少年都是平級調動的衛護縣知縣有了升遷的喜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