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 (1 / 2)

盛京城南門外五里的地方,孫傳庭與愈發消瘦的盧象升並肩站在高大的樓車平臺上,一邊俯視著盛京城內清軍的佈防情況,一邊商議著接下來的攻城計劃。

這具樓車高達四丈有餘,高度剛剛超過盛京城牆五尺左右,再加上人體的身高,站在上面正好可以觀察到城內一側的佈防情況。

盛京城牆是在原瀋陽衛城牆基礎上進行改建的,從皇太極天聰五年開始擴建,到天聰八年基本完成。

改建後的城牆由原來的兩丈五尺增至三丈五尺,厚達一丈八尺。

原來城牆為外磚內土,改建後的城牆以石為基礎,內外牆均為磚砌,牆內夯土充實。

城牆四周各建角樓一座,垛口六百餘個,城周長也由原來的九里許,擴大到十里左右。

改建後的城牆,由四門改為八門,也就是八座門樓。

皇太極親制詔令命名城門:“南之左曰德盛(大南門,南之右曰天佑(小南門;北之東曰福勝(大北門,北之西曰地載(小北門;東之南曰撫近(大東門,東之北曰內治(小東門;西之南曰懷遠(大西門,西之北曰外攘(小西門。

”其內涵頗有上承天佑,下感地載,內修文治,外攘兵患,安撫已得之民,懷柔外藩諸部,以福德之盛去開創天下的大志宏圖。”

“東虜奴酋倒是善於活學活用,如此佈置學足了我軍工事之妙,可惜,奴酋怕是忘了,我軍是以火器見長,不須近身肉搏便可以輕易摧毀其精心策劃之工事!奴酋妄圖螳臂當車之舉終會化為齏粉!”

在觀察到清軍在南門內佈置的工事後,孫傳庭冷笑著對一旁的盧象升道。

“白谷兄所言極是!奴酋洪太欲行困獸猶鬥之舉,窮途末日之下仍是負隅頑抗,對此等橫行我遼東之土十餘載之兇頑,唯有一舉殲之,方顯我皇明之威!”

在接到朱由檢的旨意後,盧象升將整合之後的三萬餘騎兵分成數路,除了羅世芳早就帶隊斜插向東接應劉張部之外,其餘大隊騎兵分別交由馬科、曹變蛟、李重進等人率領,繞過盛京城之後或是向北或是向西,一路掃蕩追剿而去。

為了配合騎兵的追剿行動,孫傳庭命京營分出一萬人,會同勇衛營車營二百餘輛偏廂車,再加上數千輜重營兵,分兵跟隨在幾路騎兵後面,負責在敗逃清軍依託工事防守,騎兵無法攻擊時,給與友軍以火力支援,收攏俘虜以及繳獲的物資。

車營的小型佛郎機炮陣適合野戰,在攻城時及破城候已經沒有太大用場,所用這次被孫傳庭一股腦的全部派了出去。

現在盛京城的東西南三面已經被明軍圍住,只留下了大北門沒有明軍的身影,但是在北面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五千秦軍以及京營五千人負責攔截從城中出逃的殘兵。

盛京必破。

這是明軍上至決策層、下至普通士卒的共識。

能將以野戰見長的清軍主力打的崩潰敗逃,現在大軍將清軍殘兵圍困在這個不算大的城裡,本就不長於守城的清軍敗兵拿什麼守禦?

弓箭再神準犀利,能抵得過大炮的轟擊?

盛京城東西南三面城門外,布放著輜重營運送過來的數十門千餘斤中的紅夷大炮,只要攻城計劃定下後,這些大炮集火轟擊下,這幾面城門很快就會坍塌,就算後面頂著巨石沙包也沒用,頂多給破城後增添點工作量就是了。

“建鬥可是觀瞧已畢?如此的話,你我回營可好?”

孫傳庭看向身旁一身布袍的盧象升,不管是眼神中還是面容上,都是滿滿的敬意。

對這位小自己六歲的忠勇之臣,孫傳庭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數年來,正是因為這位重臣的苦苦支撐,大明的危局才沒有變成無可挽回的敗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