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漢以降,從未有帝王如此坦誠的將君臣之道說的如此直白,而且是直指人心。
想想歷朝歷代君臣之間、大臣之間、文武之間的各種爭鬥,其實全部都是為了私利而起,爭鬥的目的無非就是因為自己的私利受到了損害,或者自己的利益訴求沒有得到充分的回報。
這種無休止的明爭暗鬥,最終傷害的都是國家社稷,以及黎民百姓的利益。
而爭鬥的根源大部分都在掌握著國家最大話語權和利益分配權的皇帝身上。
就拿大明的歷代皇帝來說吧,尤其是中後期的列位,在對待臣下時太過小家子氣,捨不得拿出名利來賞功酬勞,最終導致君臣之間離心離德。
這樣就造成了臣下日常所為以欺瞞坑騙帝王為主旨,而皇帝行舉更多的是從朱家本身的利益為出發點,根本無人考慮到社稷和百姓的利益是否收到損害,從而使得大明這個巨人最終轟然倒地不起。
如果皇帝都像今上這般坦蕩,這般胸懷寬廣,那很多危害國家和百姓利益的政策就不會產生,王朝的壽命也許會延續的更加長遠。
“臣楊嗣昌雖談不上博覽群書、才氣縱橫之輩,但也算得上讀史無數之人,臣從未見過有如我皇這般對臣下坦誠相待之人君者!今日我皇之教誨發人深省,令臣動容,此才為君臣相處之正道也,臣楊嗣昌心內感佩之至,還請我皇受臣一拜!”
說罷,楊嗣昌起身後神態莊重的整理一下衣冠,趨至朱由檢面前拜倒在地,以額觸地行了大禮。
“楊卿快快請起,朕不是說過嗎,非祭天大朝等重要場合,跪拜之禮可免,卿何須如此!”
朱由檢微笑的示意楊嗣昌起身回話,心裡也是感覺一陣輕鬆。
剛才那些想法他考慮已久,今天正好藉機講了出來,目的無非就是借楊嗣昌的口將這番話宣揚出去,讓天下的官吏士紳都知道他喜歡的是什麼樣的人物,以此來樹立一種為官為紳的新風尚,逐漸改變自古以來官場上傾軋內鬥的不良作風。
不要小看引導的力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以來莫過如是,只有在朝堂中率先樹立起一股正氣,才能形成滌盪歪風邪氣的浩蕩之風。
只有自上而下的變革才會激發底層的心氣,因為只有這種變革才會觸動事物的根源。
“臣適才之拜乃是為我皇明有此明君在位而由衷之拜,絕非趨炎附勢媚上之舉!臣拜的是我皇明之宏大藍圖,拜的是自此以後朝堂上的浩然之氣!臣心底異常期盼眾正盈朝後的皇明盛世!”
楊嗣昌緩緩起身後再次躬身施禮道。
眾正盈朝?
這個熟悉的說辭讓朱由檢楞了一下,隨後恍然醒悟。
歷史上的東林黨人曾經以為,只要他們掌了大權,那便是眾正盈朝的盛世開啟之時。
多麼美好的一個詞,就這樣廢了。
“楊卿有心便好,朕以為凡事都需從自我做起,以身作則方為正道,朕有信心絕不食言而肥,只要你我君臣群策群力,均以羞於內鬥、勤於為國為民而榮,那盛世就在不遠地將來!”
就在此時,一名小太監捧著幾封書信急匆匆跨入殿內。
“啟稟皇爺,關外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