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 (1 / 2)

“此般士卒莫不是東虜自朝鮮所獲之軍?嘗聞朝鮮軍以火器著稱,未曾想到今日方識其陣容。朝鮮歷來為我皇明之藩屬,萬曆年間,若無我皇明遣大軍救援,其早已為倭國所滅!現其不思宗主援助之恩,竟然遣並助紂為虐!此等忘恩負義之舉實可誅也!”

孫傳庭將望遠鏡從臉上移開,語帶憤怒地對一旁的秦良玉道。

明軍大陣的中間位置,站在軍器監打造的可供數人登高望遠的樓車上,孫傳庭和秦良玉人手一副單筒望遠鏡,居高臨下的觀察著清軍的陣勢。

面對來勢洶洶的清軍主力,明軍排出了一個巨大的防禦陣型。

在東西方向的左右兩翼,分別放置了將明軍完全遮護在內的拒馬陣,這是由數千名民壯就近砍伐樹木打造而成的。

拒馬陣不僅縱深長達數里,而且寬度也向東西兩側延伸出了足有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清軍若想從兩邊攻擊明軍的側翼,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破除這數萬個拒馬,要不然根本無法從兩側對明軍展開攻擊。

明軍的後陣也是防禦森嚴,四千白桿兵、兩千馬隊、兩門佛郎機大炮,把後路保護的嚴嚴實實。

這種拒馬大陣不僅阻擋了清軍馬隊的衝陣,而且連八旗步卒也擋在了外邊。

更要命的是,為了不讓清軍派遣包衣毀壞這些拒馬,明軍沿著拒馬大陣兩側縱向各修築了十座炮臺。

這些夯土壘就的寬大炮臺每隔兩百步便修築一座,上面擺放的佛郎機炮口全部指向外側,將整個拒馬方陣的兩翼完全置於有效射程範圍之內。

如果清軍想要破拆拒馬,在兩百步的時候就會面臨佛郎機炮實心彈丸的打擊。

想要破拆如此大的拒馬陣,人員不能不密集,實心彈丸要是砸過來,一顆便能造成至少十餘人的傷亡,在這種只能捱打不能還手的情形下,絕少有人能撐得住轟擊。

假如清軍將木馬拆除到了百步左右的距離時,佛郎機炮馬上就可以換用散彈進行轟殺了。

每門大炮一次便會噴射出百餘枚彈丸,在這些高速飛行的彈丸面前,清軍就算穿著三層重甲也是白給。

要是冒著傷亡慘重的後果繼續往前,那就會進入到臨近炮臺的交叉火力範圍之內。

況且白桿兵的兩千弓弩手被分別佈置在了左右兩翼,不管哪個部位有清軍聚集,這些弓弩手會在很短時間內趕過來,對清軍進行大規模的殺傷。

按照每人開弓八到十次的極限來算,最少會有八千支長箭弩箭落到清軍身上,這是個極其可怕的數字。

在冷兵器時代,對陣的雙方往往在一次性減員兩成時便會軍無戰心,就算清軍戰意再強悍,三成的傷亡也會讓他們迅速潰敗。

八千支長箭就算按最低兩成的命中率計算,也會給清軍帶來超過一千五百人的傷亡,在火炮和弓弩遠近結合的打擊下,沒有任何一隻軍隊能承受得住如此大的傷亡。

為了以防萬一,明軍還在拒馬方陣內佈置了各兩千名白桿兵。

這些白桿兵大可以在清軍進攻時坐地歇息,等到清軍突破拒馬陣那種幾乎不可能的情形出現時,以逸待勞的白桿兵就會上陣從容收割人頭了。

因為就算清軍衝到陣內,體力也幾乎消耗殆盡了。

在火器沒有普及的年代,打仗是極為耗費體力的,尤其是清軍這種傳統型的冷兵器軍隊。

穿著沉重的甲衣,拿著幾斤重的兵器,在巨大的恐懼和緊張中想要長時間與敵搏鬥是不可能的。

人畢竟不是機器,在體力耗盡的情形下,面對本來就不弱於自己的對手,剩下的只有被無情殺戮這一條路。

在拒馬大陣的中間位置,秦軍的六千名火銃手分作了兩個方陣,每個方陣以五百人為一排,總共是六排,兩個方陣中間相隔約為三十步的距離。

兩千名長槍手以十人為一排列在了銃手方陣後面,準備隨時上前掩護銃手後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