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範、戴克的命令剛剛傳達到範、伍德蓋特的手中時,明軍馬隊已經如同風捲殘雲般將兩側的荷軍炮手斬殺殆盡。
荷軍這次確實是大意了,他們根本沒有像在歐洲戰場上那樣,給炮兵提供足夠的保護。
從開始直到剛才,範、戴克等人從心理上就對明軍十分地輕視。
在他們得到的各種資訊以及情報中,對明軍的戰鬥力和軍備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大明軍隊普遍紀律渙散、裝備落後,平時缺乏嚴格地訓練,可以輕易地被擊敗。
更重要的一條資訊是,明國的精銳軍隊正在國內與反政府軍激戰,來到臺灣的是明國的二流甚至是三流軍隊,根本不堪一擊。
這些資訊疊加在一起,導致了範、戴克以及荷軍軍官們的輕敵和大意,加上根本沒想到明國軍隊竟然還有騎兵,這才造成了炮兵們的全軍覆沒。
雖然明軍只有一支小股騎兵,但已經足以對毫無自衛能力的炮兵造成毀滅性的殺傷了。
而範、戴克情急之下的命令也出現了錯誤,荷軍的長矛手已經列隊嚮明軍展開了突擊,就算接到命令也已經無法轉身去保護炮兵了。
因為這時候明軍的長槍手方陣已經在向中間快速靠攏,長矛手們已經根本不可能轉身了。
正當明軍長槍手們在倉促之下聚攏過來排列陣型時,荷軍的長矛手已經平舉著五米長的長矛逼了過來。
荷軍長矛手上身著清一色的鋼製胸甲,下著緊身褲但並未著甲,腳上穿著短筒皮鞋,頭上戴著寬沿軟帽,一把把鋼製的矛尖閃著刺目的寒光,令人望而生畏。
左翼兩百名明軍長槍手在剛才的炮火中並未被波及到,但是火銃手們的敗陣也讓他們士氣有些低落。
可是官兵們心裡都清楚,長槍手的職責就是為了保護銃手的安全,所以每名士卒在把總的號令聲中,還是迅速地排成了五十人一排的方陣,等候荷軍長矛手的到來。
“舉槍!”
“刺!”
隨著軍鼓的節奏,明軍長槍手奮力將手中的長槍刺了出去,對面的荷軍長矛手也在同時發起了進攻。
伴隨著一陣慘叫聲,雙方的第一輪互刺就讓明軍吃了大虧。
因為荷軍的長矛不僅更加鋒利,而且太長了。
足足十五英尺長、四指寬的長矛讓明軍一丈多長的長槍毫無用武之地。
根本夠不到人家就被長矛刺中了。
明軍士卒在刺出長槍的過程中已經反應過來了,一些心思敏捷計程車卒驚駭之下拼力將刺向自己的長矛向一邊撥打,白蠟條槍身獨有的彈性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威力。
荷軍的矛身雖然堅硬厚重,向前刺擊卻並不是用盡全力,只是憑著巧勁加上鋒利的矛尖來破開對方的甲冑。
在明軍長槍的撥打下,一些長矛頓時失去了力量和方向,終於讓部分明軍僥倖逃過一劫,但很多反應遲鈍計程車卒卻被長矛一下子刺穿了棉甲,鋒利的矛尖直入體內。
站在第一排的長槍把總王栓柱在撥開對面刺來的長矛後心裡已感絕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