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勾結匪類、禍亂江南這個大筐,那就是什麼都可以往裡裝的。
把方文留下的名單交給手下的校尉之後,李若鏈坐了下來沉思起來。
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就看蘇州府的罷市行為會到何等程度了,李若鏈希望那些人鬧得越大越好。對於這幫視皇帝如無物的江南官紳,他是發自內心的憎恨與厭惡,恨不得將這些人統統抄家滅族。
罷市之初,蘇州城內市民的心態與揚州府別無二致,但不同的是,由於徐啟明等人採取了非常手段,梁琦便順水推舟將其團伙全部拿下,罷市行動之持續不到兩天便被終結,因此城內並未發生大的騷亂,市井秩序恢復的很快。
但蘇州府推官焦雲峰以及鉅商黃志、王作海等人卻並未採用過激手段,而是暗中動員家族中的一些讀書之人書寫揭帖到處發放張貼,蠱惑城內民眾群起反抗所謂朝廷與民爭利之暴行。
揭帖中隱晦的對朱由檢進行了人身攻擊,說他是自太祖以來大明唯一的暴君,宮中嬪妃無數,每日開銷驚人,這次徵稅之舉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才進行的,這是典型的的為了皇室私利而置江南百姓與水火之中。揭帖中甚至暗指,肆虐北地的流賊也是因他過度盤剝百姓,為了生存下去,北地的百姓才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的。
隨著流言的蔓延開來,加上糧米油鹽的缺少,在有心人的鼓動下,本就有抗稅先例的蘇州市民開始騷動起來。先是相鄰之人聚在一起議論商稅一事,後來議論變成了罵街和聲討,一場場小規模的集會最後在罵聲一片中解散。
雖然城中不滿和憤慨的情緒正在醞釀之中,但因為大部分人家還有存糧能渡過幾日,所以蘇州城內總體還算平靜。
但是到了罷市的第四天,這種表面平靜的氛圍被打破了,原因就是大部分市民家中沒糧了。
在李若鏈的吩咐下,蘇州城中的四海商行也加入了罷市行動,幾處糧店以及雜貨店都已停業,家在城內的夥計們都分到了足夠十天食用的糧米,然後偷偷運回家中藏了起來。
家中已經斷糧或者接近斷糧的市民們再也忍耐不住,先是有小部分人走上街頭開始指桑罵槐,隨後人越聚越多,最終在有人喊出“找官府討要說法”的口號後,街上的人群開始自發的向蘇州知府衙門行去。
隨著城中大部分住戶中都有人加入到隊伍裡來,黃志等人僱傭的一些城中潑皮無賴也在其中。在路過四海商行的一處糧店時,幾個混混指著商鋪喊道:“此店便是宮裡開的!狗皇帝掙著百姓的銀錢還要加稅,不讓咱們活了!咱今日便把他給搶了!”
一個混混跑上前去跳起來踹了門板一下,隨著咣噹之聲想過,門板絲毫未動,另一名混混高喊:“砸開店門!裡面有糧食!”
這聲高喊激發了人們的戾氣,有人上前開始用身子去撞擊門板,然後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在眾人的合力撞擊下,數塊門板轟然倒地,人們開始爭先向店內湧去。
隨著訊息的傳開,四海商行其他店鋪也被民眾相繼闖入,但不管是糧店還是油鹽雜貨,裡面儲存的物資大部分早就被裝上船運到其他地方,闖入店內的人們收穫並不大。
紛亂之中,也不知是誰趁機將放起了火,沒過多久,數處火頭在城內的幾個地方也燃燒起來。在大火的刺激下,失去理智的人們開始了對沿街商鋪和住戶的打砸搶,繁華的蘇州城頓時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