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 (2 / 2)

白桿兵被滅後八旗軍再次集中力量打3000浙兵。由於戚繼光已去世多年,天啟元年的浙兵從數量和戰鬥力上已是大不如前。即使如此,渾河血戰時戚家軍還是綻放了最後的餘暉。

在後金軍隊已經攻下瀋陽時,3000浙兵在平原地帶面對數萬八旗軍的進攻奮勇抵抗,一開始八旗軍根本無法攻破浙兵的防禦,還是等到浙兵火藥耗盡後用白刃戰將浙兵打垮的。此戰雖然浙兵慘敗,戰後幾乎無人生存,但用3000步兵面對十幾倍後金軍在平原地帶戰鬥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要是白桿兵和浙兵不內槓儘快趕到瀋陽,有瀋陽城做後盾不擔心補給的話八旗根本打不贏的。

“洪卿之慮朕自是心中有數,明年出兵之前提是建立在寧錦之事得到有效解決上;每年數百萬之遼餉猶如無底黑洞,將大明百姓繳納之稅賦盡數吸入,使得太倉無法拿出更多錢糧用於救濟於生死線上苦苦掙扎之百姓,朕每每思及便覺無法忍耐!此事亦是朕之初步打算,並未形成最後決議,洪卿且先於私下謀劃明年之戰事,到時根據實際情況再做打算;此事萬不可使他人知曉!攻伐遼東目前只有本兵與兩位侍郎、宣大盧卿、陝西孫卿、漕督陳卿知曉,內閣諸人朕亦未告知,洪卿切記!”

留下洪承疇用過午膳之後,朱由檢親自送這位名臣出了大殿。

薊州鎮位於京師東北方兩百里處,是距離京師最為接近的一個鎮。所以,薊州鎮既要擔負抵禦外侮、拱衛京師的功能,又要起到震懾叛賊,維護朝綱的作用。這雙重作用,使得薊州鎮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的邊防重鎮,所以在兵力上也是超過一般的重鎮。

名將戚繼光曾於萬年年間在此鎮守長達十六年之久,期間整飭邊備、花費大量錢糧修繕長城,使得薊州鎮數十年內平安無事。

薊鎮總兵府位於遷西縣西面三屯營鎮的中心位置,是由戚繼光在建設三屯營城的同時修建的。

總兵府前門外達通衢,兩側各有次門,門前有高大影壁。

府前東西兩側各有桓表,其間為廣場,場中可容千馬。次門內,有車候廂房和鉦鼓亭臺。入儀門,有甬道直通大堂。堂列五楹,衡高臺廣,臺下可容數千人。大堂後有層樓,樓後為牙舍。

大堂之左為一般官吏居住之地,牙舍之右為圖書府,其前齋有亭池,齋右為習射之區。整個鎮府雄偉壯觀,裝飾華麗。

總兵府後面的牙舍內,年過四旬的薊鎮總兵吳襄正在與次子吳三桂閒談。

“父親大人,依照現下的情形看,我吳家已是很難再去到關外之地,從上次移鎮一事已是看出,朝廷對我祖、吳兩家不滿與防範之意日重,後續還不知有何章程對付我等;兒打算過幾日回一趟錦州,將孃親及其他家眷接到關內,不使雙親家眷長久分離,不知父親大人意下如何?”

一身白色直身便服的吳三桂剛滿二十五歲,外形俊朗、英姿挺拔;自崇禎八年奉調率部入關參戰近兩年後,於崇禎十年三月回返薊州鎮。

身穿紫色圓領長袖綢緞直身的吳襄面板白淨,眉目清秀,看起來根本不像一位統兵過萬的大將,更像是一名儒雅的書生。

“我兒入關參戰兩載,眼界倒是開闊了不少;你且說說,從何處看出聖上以及朝廷打算對付我祖、吳兩家?”

吳襄笑眯眯的看著愛子,眼神裡滿是掩飾不住的讚賞之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