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尹李懷普施禮奏道。
“山東兩千官軍在參將吳某率領下來京,據報昨日已至黃驊;臣已安排軍器監備好火器、炮手趕往天津衛碼頭,吳某所部當於後日抵達天津衛,之後先行將火器兵刃裝運上船,待山西匠戶趕至後,官軍將會與其同時上船前往臺灣!”
楊嗣昌出列奏道。
黃得功接兵部緊急行文後,決定由吳群率領兩千人赴臺灣島護衛移民、抗擊西夷。
黃得功一再叮囑吳群,兵部在行文中特別提到島上的西夷以火器為主,其炮火甚是犀利,戰法與流賊大不相同;若與其遭遇時,一定要靈活應對,不可存輕視之心,定要尋機將其擊敗,萬不可墮了大明的威風。
黃得功之所以挑選吳群領軍前往,正是看中了吳群有勇有謀,不是那種死打硬拼的魯莽之人。
在單縣屯田時日已經不短,黃得功已是漸感不耐,戰場上那種千軍萬馬對面廝殺的場景才是他最渴望的。
他已經知道聖上準備在明年對遼東用兵,他已經向兵部上報,請求准予他擴軍,以便明年能參與到遼東之戰。
“本兵到時可親往天津衛,為官軍遠赴臺灣以壯聲色!”
“臣接旨!另就是山東援剿總兵黃某前番上本兵部請求擴軍,臣思慮明年之事後亦覺可行,具體如何還請聖上裁決!”
既然明年要大規模用兵,那官軍自然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遼東將門不可信的情況下,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分安心。
“準其擴軍至五千員數!兵部要囑其嚴加操訓,以備不測!軍器監要加大火器產量,以後官軍裝備要以火器為主,此乃天下大勢所趨,卿可謹記!”
楊嗣昌領旨歸列。
“傳朕旨意,孫傳庭立有殊功,特晉東閣大學士銜;平涼知府謝某於任上兢兢業業、勤勉職守,擢其為從四品,調任杭州府知府!平涼府同知方某勇於任事、才具突出,擢其為蘇州知府!原杭州府自知府一下、從六品以上官員與平涼府同等官員對調!原蘇州府知府擢為禮部右侍郎!”
既然要換,那就換個徹底。
謝延年在西北吃了多年的沙子,既然政績出色,也該去江南換換口味了。
將杭州府主要官員與平涼府對調,就是為了防止謝延年去了之後會被下面的人架空,這次他是帶著原班人馬調任,只要手段狠一些,加上浙江巡撫常自裕的支援,掌控杭州不成問題。
謝延年也是為官多年,對於官場上軟硬兼施的手段自是精熟無比,調他前去杭州就是為了減少稅改的阻力。
方文出任蘇州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他還年輕,先歷練一番,視情況的變化再想法給其安插合適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