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 (2 / 2)

本來朱由檢想下旨將犯事官吏處以腰斬的,但考慮到腰斬太過殘忍,想了想後還是改為了斬首。

朱由檢接過王承恩端上的茶水一飲而盡,回味甘冽的新茶將他心頭最後一絲煩躁盪滌殆盡,昂揚的鬥志重新燃了起來。

他接著道:“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分別帶隊赴河南、山東重災區巡視,一旦發現地方官府有人行陽奉陰違、懶散懈怠之事,無論其官職大小,一律全部開革!敢為其請託說情者同罪!若是發現有人貪墨賑災錢糧者,即刻斬首示眾!李卿、施卿,朕望兩位卿家勿要計較個人聲譽與得失,一切以朝廷及百姓利益為先,使受災民眾大部能平安渡過現下之難關!”

李邦華與施邦曜皆是神色莊重的跪倒在地行大禮後接旨領命。

朱由檢深知打井修渠都需要時間和錢糧,也需要專業人才指導施工。有些水資源極度貧乏的地區更需要打深達十幾丈甚至數十丈的深井,那樣的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財物力,並且效果並不顯著。

但北方數省的旱災還會持續數年,在這個科技不發達的世代,水利工程施工週期過長的缺點暴露無遺。

這就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朝廷要拿出天文數字的糧食來養活這些饑民,以便打井修渠完工後才能使田地有所產出。這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那樣做的話會徹底把大明財政拖垮,結果卻是得不償失。

鄭家的船隊現在雖然不停的從暹羅、交趾等地採買大米後運來京師,但船隊一來一回之間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你總不能要求鄭家停下生意不做,專門給你當運輸船隊吧?那樣等於直接從鄭家的口袋裡掏錢了,泱泱大國豈能如此毫無風範?再說鄭芝龍也不見得會答應。

待李邦華和施邦曜歸列後,朱由檢繼續開口道:“據朕所知情形來看,目下受災各行省府縣中以陝西諸項舉措最為得當,施行也最為徹底,因而其受到旱災影響也最小,這一切皆得益於孫卿施政有方、地方官吏不辭辛勞、以民為本之操守。加之陝西連年動盪下,人口數量急劇減少,故而陝西已初具自保之像,照此情形看,幾年後陝西境內將會初現安定之局。此實為朝廷消除了一大隱憂,孫卿功不可沒!”

對於能力極強又忠誠無畏的孫傳庭,朱由檢時不時的便會當著眾臣面前讚許幾句,目的就是警告眾臣,這是朕屬意之人,你們別沒事找事給他上眼藥。

見大部分大臣都點頭附和後,朱由檢接著道:“此前朕已下旨,令山東各受災府縣官府,將境內災民往運河兩岸以及濟寧府之微山、昭陽、南陽、獨山等湖區遷移。蓋因上述之地河流湖泊密佈,地力肥沃,無論是打井還是引湖河之水灌溉盡皆十分便捷,耗費錢糧比干旱之地亦是少了許多,長久經營下去,成為魚米之鄉並非奢望。工部已遣都水司官員前往規劃佈置,選擇雨季時不會被大水漫灌之地修建村落、開荒屯田。只要措施得力,地方官府指揮得當,數年後,山東災民亦可得一良田佳所。”

工部尚書範景文奏道:“據都水司郎中馬某奏報,經都水司所遣官吏人等親身考察,以及查閱地方縣誌後得知,單是濟寧府南四湖周邊未肯荒地便有數十萬頃之多。開荒後經幾年輪種,大部即可成為上田,其產出足可養活數百萬人口。當地農戶兼有農閒之時捕魚養蝦之獲,將之售賣與他人也可,自家食用也罷,也算是一筆不小的外財。”

朱由檢點頭道:“工部差事做的甚合朕意,範卿要從部內多多發掘可用之材,只要其確有真材實學,朝廷自會予以超擢,這樣便會使得人盡其才,更能使範卿落得伯樂之美譽,範卿切記!”

範景文樂滋滋的施禮接旨。工部就像個夜壺,不管是皇帝、內閣、內廷,還是重臣勳貴,有事就拿過來用,用完了就扔犄角旮旯去,出了事還要有人擔責,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主兒。

工部除了尚書、左右侍郎幾名高官以外,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中層官員基本都是專業性極強的人物,很多吏員在本行業中也是個中翹楚。但因為大明上下基本不注重對專業人才的提拔使用,所以使得工部官員升遷極其緩慢,那些中層官員也是私底下怨氣頗重。

這回皇帝開了口,範景文當然樂得送個順水人情。回到部裡一說,在自己的據理力爭之下,聖上親口答應會加大工部官員的拔擢力度,只要以後大夥兒實心任事,自己定會找聖上替大家討要升賞,如此一來,自己在部裡的權威性將會提升一大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