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 (3 / 4)

人口不多的第二個主因就是,醫療條件極度落後。

生孩子如同走一遭鬼門關。

醫療條件極度發達的後世,嬰兒的夭折率也是不低,何況不具備任何醫療救助的當世。

在當時的大明,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一個穩婆,西方叫助產士。

穩婆的地位非常的高,某種意義上講,在百姓的心目中比縣太爺還高。

因為每家每戶都會面臨傳宗接代的問題,極度愚昧的百姓哪懂得如何接生,只能依靠村裡的大神。

穩婆們雖然也是文盲,但她們都是頭腦靈活,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

最初的經驗當然就是自己生產時積累的,穩婆們都有一個共性:家裡人丁興旺。

能生,並且都能健康成人,然後繼續繁衍後代。

什麼事幹多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賣油翁曾經說過:無他,手熟爾。

但就算穩婆們經驗再豐富,也只能幫人接生,而不會有後續的醫療援助。

她們不是醫生,就是個接生婆而已,並且是個手段簡單粗暴的接生婆,管殺不管埋那種。

當時的嬰兒死亡率高的嚇人,因難產而一屍兩命的情況大範圍存在。

因為沒有產鉗。

想到這裡,崇禎心裡一動,試做產鉗必須儘快著手了,雖然他沒見過,但聽名字也能猜出個大概,就讓軍器監裡的能工巧匠們打造吧。

他喚過身旁正在低頭打瞌睡的李二喜,把產鉗的應用方法和大致形狀講了一遍,便令他去軍器監傳旨去了。

但願自己胡思亂想能幫助到更多的婦人。

就算孩子順利產下來,可各種疾病,缺少營養等等,都成了孩子是否能成人的關鍵因素。

不說那些重大傳染疾病,就算一個小小的風寒也會將一個脆弱的生命帶走。

可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大明太缺郎中了。

鄉下農村哪有郎中?

縣城裡才有,郎中外帶藥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