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 (1 / 4)

乾清宮中,崇禎正在翻看孫傳庭的請罪疏。

孫傳庭將他率軍與洪承疇匯合一直到剿滅西北馬進忠等流賊一事詳加敘述,並在奏疏中言明,馬進忠、仁義王、混天王等幾名賊首業已伏誅,三人所部數萬賊眾經過互相指認甄別後,其中殘暴兇惡之徒已經全部予以誅殺。

剩餘的選編出六千餘人加入官軍,其中四千人分給臨洮總兵曹文昭統領並予以整訓,兩千餘人併入秦軍,暫歸參將羅世芳麾下統帶。

其餘兩萬餘人分別押送鳳翔和平涼府屯田,並從西安巡撫衙門調派數十名書辦吏員協助兩府管理屯田事宜。這些撫衙屬吏皆是西安屯田成功的參與者,經驗相當豐富,在這些人的協助下,兩地的屯田安民之事應能取得成功。

崇禎對孫傳庭的上述舉措大為讚賞,能夠踏實肯幹、一心為國的一省封疆實在是屈指可數,要是大明十三省的大員都如孫傳庭般,大明絕不會亡。

孫傳庭是少有的上馬能治軍,下馬能安民的傑出人才,目前大明的重臣裡,論文武全才,唯此一人。

洪承疇長於用兵,多謀善斷,但民事上並無突出之處。

盧象升忠勇無雙,深具悲天憫人計程車大夫情懷,但性格偏軟,不善朝堂爭鬥。

陳奇瑜具備卓越的戰略眼光,處事果決狠辣,但私心太重。

其餘的像四川巡撫傅宗龍、宣府巡撫朱之馮、大同巡撫衛景瑗、山東巡撫朱大典等人,雖然各有特點,但並無太拿得出手的政績。這些重臣治理一方毫無問題,但駕馭全域性的能力就不好說了。

平涼府的屯田力度應該大大加強。

處於河套地區的平涼府,境內河流密佈,雖是連年大旱,但許多河流水量只是變少,並無斷流。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

隨著饑荒和連年征戰,西北地區人口大量減少,受災的百姓除了加入流賊就是往南逃荒,整個西北地區出現眾多的無人區。

這與明末地方官府的不作為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小冰河時期氣候雖然極端異常,但若是治理得當,因饑荒而造反或餓死、逃亡的人數可以控制在一個極低的數值。

因為在這個時期的大明,並沒有如後世般出現人口急劇增長的現象,荒地隨處可見。

人口不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崇禎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條。

第一,飲食結構過於簡單,大多數百姓很難維持溫飽。

因為生產方式的極度落後,導致糧食產量過低,在飯都吃不飽的時期,更別提肉蛋奶等高營養的物質了。

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百姓還是一日兩餐,每日辛苦勞作後還要忍飢挨餓,誰還有心情和力氣繁殖後代?生下來養得活養不活還是個問題。

如果地方官府勤於職事,動用地方府庫也好,召集士紳捐助也罷,只要拿出錢糧來組織百姓開荒拓田,修渠挖井,組織賑災,就算旱情再嚴重,大部分農田也不會絕收。

只要有口飯吃,誰會造反?誰會背井離鄉?誰會飢餓而死?

前文裡提到過,明末總共約有一億兩千萬人口,在這個沒有工業化大規模開採的時代,地下水資源非常的豐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