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建祠祭奠一事得到了京營以及勇衛營上下的一致擁護。這可是天大的榮耀,皇帝並沒忘記他們這群廝殺漢。月餉實額髮放到手,戰死傷殘還有鉅額補貼,聖上還要為光棍娶妻成家,這種種舉措之下,唯有死戰方能報答聖上的恩德。
楊嗣昌雖對建祠持反對態度,但他見崇禎始終堅持己見,而朝臣們則是堅決不讓步,這個關鍵時候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和稀泥了。
於是他出列奏道:“聖上所言雖俱是實情,可大明立國以來,為之獻身的朝官文人亦是不在少數,現今聖上意欲單獨為軍卒建祠,怕是天下文人會群情洶湧,此非社稷之福也!臣以為若想成事,須得另覓他途方可!”
不光只有王承恩指出此間關竅,楊嗣昌也是看的清楚。這事要讓文武都滿意才行,不能偏重武將這邊。
溫體仁眼見楊嗣昌屢次出來搶風頭,此次言語間也是偏向皇帝更多一些,心裡不禁對楊嗣昌的警覺度提高了幾分。
崇禎讚賞的看了楊嗣昌一眼,問道:“那依楊卿之意,此事該當如何?”
楊嗣昌奏道:“依臣之見,為國陣亡之士卒當在戰歿地設立陵園,由官府僱人專管日常清掃祭祀便可!至於在京城建祠大可不必!”
楊嗣昌的建議與後世各地的烈士陵園基本一樣,但也屬於開歷史先河之舉,不得不說楊嗣昌確實是個人才。
一眾朝臣對楊嗣昌的建議雖然還是不甚情願,但比起崇禎提到的在京城建祠,還要禮部、兵部官員四時祭祀的想法來說,這個還能勉強接受,所以這次無人出列反對。
只要在大戰之地選一塊荒地圈起來就可,平日僱人看管,也不用官員去祭掃,這個法子能說的過去。
崇禎順勢道:“楊卿之言頗合朕意,此法可行!但京城建祠之事亦要進行!”
朝臣們頓時不滿起來,我們已經讓了一步了,你還要怎麼樣?
禮部尚書劉宇亮出列奏道:“臣以為,本兵之建言已是極佳,聖上若是再有出格之舉,臣等怕是不敢苟同!”
薛濂等勳貴都是對劉宇亮怒目而視,這個老傢伙仗著資歷老,居然敢明著頂撞聖上,要不要晚上派人翻牆進他家裡嚇唬他一下?
一直沒說話的駱養性則是暗中考慮,準備派人蒐集一下劉家的不法事,只要罪證充分直接逮進詔獄,讓他嚐嚐錦衣衛的手段。
崇禎擺手道:“劉卿稍安勿躁!除卻本兵之法,朕意將所有為國捐軀之忠魂全部請入英烈祠中祭奠,不分文武!今後凡對大明及黎民百姓有傑出貢獻之文武,其身後也要請入祠中享受朝廷祭祀!且朝廷會與其相配之諡號!”
此言一出,整個乾清宮一片沉寂,除了崇禎以外的所有人都在思襯皇帝后半段話中的含義,崇禎悠然自得的端起茶水品了起來。
小樣滴!這下看你們還反對不?
文武同享祭祀還好說,只能讓你們覺得朕還算公平,可那也得為國捐軀才有資格。
可後面這句話對眾人的震撼力可謂是無比巨大。
只要你對大明,對天下,對百姓有突出的貢獻,就算老死病死也能進祠享祭!還會有諡號!
雖說歷朝都有配享太廟一說,但這種待遇在兩百餘年的大明可沒幾個,殿中諸人自問都沒資格入太廟。
可英烈祠給了大家一個機會,雖然比太廟的規格層次要低,可也是能讓朝廷公祭的無上榮耀啊,自己只要做出一番別人做不到的政績,說不定就能入祠享祭!
再說,若是文武皆可入祠,那就可以對外宣稱,本來皇帝只欲軍伍入祠,但在自己的努力抗爭下,最後迫使皇帝同意文人也可進祠享祭,這樣在文人中就會博得一個好名聲。
“臣贊同聖上之言,修建英烈祠一事刻不容緩!”一個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殿中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