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在明末當太子> 第七十三章 會面(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會面(二) (1 / 2)

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滿清徵南大將軍貝勒博洛乘虛突破錢塘江,紹興、杭州、義烏、金華等城相繼失守,南明宗室樂安郡王、楚親王、晉平郡王在金華殉國。

魯王則在石浦守將張名振護衛下自台州出海到達舟山,張煌言隨即趕回鄞縣故里,與老父、繼母、妻兒子女灑淚訣別,追隨魯王一行至舟山。

但舟山總兵、隆武帝所封肅虜侯黃斌卿卻拒絕接納,魯王只得逃往福建長垣。不久,魯王去廈門,張名振留舟山待機。張煌言與張名振待局勢稍定後,重返浙東與舟山地區,組織招募軍隊。而張煌言被魯王加授右僉都御史之職。

順治四年(永曆元年、1647年),滿清蘇松提督吳勝兆欲在蘇州反正,起事前聯絡定西侯張名振支援。張煌言勸張名振援吳勝兆,張名振遂命張煌言為監軍,徐孚遠副之。

於四月六日自岑江出發。不料四月十三日在崇明島外遇風暴而大敗。總督浙直水師戶部左侍郎沈廷揚、總兵蔡聰等將領十餘人上岸後被滿清韃子俘獲,於七月三日就義。

而張煌言也因颶風吹翻船舶,陷入清軍之手七天,後來找到機會逃出到了海上。在途經黃岩時,又被追趕的清軍包圍並以箭射之,張煌言率領數騎突出包圍,自此他更加努力練習騎射。

並在浙東招募集結軍隊於上虞縣平岡寨屯田拒守。當地的多個山寨經常劫掠民眾,唯獨張煌言與王翊讓他們的部下不要擾民,深得百姓擁護。

順治十年(永曆七年)八月,張名振和監軍兵部侍郎張煌言帶領五六百艘戰船向北進發,來到長江口的崇明一帶沙洲。崇明城中的清軍兵力有限,不敢出戰,被圍長達八個月。

順治十二年(永曆九年),張名振與張煌言合兵三入長江,抵燕子磯,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於是會同鄭成功、甘輝、陳六御等收復舟山。

順治十五年(永曆十二年),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張煌言為兵部左侍郎。同年清軍進至雲貴,鄭成功、張煌言進軍浙江,攻克樂清、寧海等地,在羊山遭遇颱風,損戰船百餘艘,漂沒戰士八千餘人,被迫撤回廈門。

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張煌言與鄭成功一起再次率軍入長江作戰。先佔領崇明。後於六月一舉攻佔瓜洲。攻克瓜洲後,張煌言所率軍一萬,舟百艘西行攻克儀真,並進軍六合,沿途受到沿江民眾的熱烈歡迎。

張煌言於七月七日率軍趕到蕪湖,後兵分四路,分道攻城略地,且在沿途“移檄諸郡縣”,張貼文告。許多故明降清的舊官吏,見到文告,紛紛倒戈,“於是太平、寧國、池州、徽州、廣德及諸屬縣皆請降”,使義軍很快便收復了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城池近三十座。

“來人止步,這裡是軍營重地。”突然的喊話聲,拉回朱慈煊發散的思緒,他抬頭一看,原來不知不覺來到一座規模宏大的軍營。

只聽前方的沐忠亮,道:“還不快去通傳,太子殿下要見延平王。”

“啊!太子殿下來了。”為首一位將領模樣的人一驚,連忙小跑來到朱慈煊馬前,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延平王麾下把總鄭福參見太子殿下。”

朱慈煊翻身下馬,上前虛扶,道:“鄭把總請起,我來拜見延平王殿下,還請通稟。”

“是,請太子殿下稍等,小人這就通傳。”鄭福再施一禮,掉頭飛快向軍營內跑去。

大約一刻多鐘,朱慈煊見營內快步走出數名明軍將領,為首一人臉龐瘦削、細眉鳳眼、蓄短鬚、身穿一襲繡有五爪龍紋的藍色袍子,年約三十五歲左右的中年男子,他邊走邊問道:“太子殿下在哪裡?”

朱慈煊一抱拳,“足下可是延平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