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說,還有缺口。”朱慈煊道。
“是的,殿下,要想跟上戰船的進度,火器司需要增加人手,增加經費。”
朱慈煊一聽就笑了,他現在靠鑄造發行新的銅錢和銀元,大賺一筆,不僅系統餘額增加到一百萬金幣,府庫中還存有六百餘萬兩白銀,財大氣粗。
當即拍板道:“好,我明天派人給火器司和龍江造船廠各撥100萬元銀元,火器司招募更多的人手,加快火炮的生產。
造船廠保持生產的同時,看能不能依照三桅炮船,進行放大,建造出長三十丈,寬七丈左右,裝備更多火炮的巨型戰船。至於桅杆數,看看是五桅杆合適、還是六桅合適,當然四桅杆、或者七桅杆也行。
這個都可以實驗,看多少桅杆最優,不要怕花錢,沒有錢了,找本太子,本太子想辦法給你們解決。”
宋應星和王成元連連稱是。
參觀完龍江造船廠,朱慈煊把眾人召集到一起到:“今天,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如今的我們的火槍、火炮已經超越了紅毛人和弗朗機人,對付韃子更是不在話下。
相信不久,我們就會大軍北上,與韃子進行決戰,把韃子徹底趕出山海關,收復我大明的山河指日可待。”
朱慈煊這麼一說,一種將領一個個眼睛亮了,收復河山,打跑韃子,一直都是他們的夙願。
特別是李定國道:“殿下,真的快要渡江北上,與韃子進行決戰嗎?”其他將領也都一個個眼睛灼灼地看著朱慈煊。
朱慈煊笑道:“當然,等我大婚之後,我就請旨,渡江北上,與韃子決戰,把他們趕出我大明。”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這些將領一個個精神抖擻,振奮莫名。
朱慈煊又道:“大家不用擔心,以後戰有的是打,不過大家想過沒有,我泱泱大明,前段時間為何落到快要亡國滅種的地步,我想晉王殿下、鞏昌王殿下以及你們的手下都深有體會。”
白文選嘟囔了一句,“還不是都沒有東西吃,我們內部亂了,才讓韃子趁虛而入,撿了便宜。”
朱慈煊點點頭,道:“鞏昌王說的太對了,是我們的百姓沒有糧食吃,他們才不得不為了不被餓死,才不得不造反。
造反雖然也會死,但不造反會馬上餓死,你說他們為什麼不造反。天災**,造成了如此情景,那麼我們以後趕走了韃子,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呢?大家想過沒有?
還有,那紅毛人、弗朗機人不過彈丸之地,還沒有我們一個承宣布政使司大,他們遠隔萬里,卻能乘坐海船到達我們這裡,佔領廣大富饒的土地,擁有吃不完的糧食,憑什麼他們的糧食吃不完,而我們的百姓卻要餓肚子?”
在座的諸將一個個茫然地看著朱慈煊,不知道他為何這樣問,也不知道給如何回答。
朱慈煊心中嘆息一聲,這個時期的明軍將領眼光還是太狹隘了,自己都說了, 紅毛人、弗朗機人遠隔萬里乘船來到這裡,幾艘戰船,一兩千人,數百人,就能佔領大片肥沃的土地,吃不完、喝不完、賺取大量財富,這些明軍將領還沒有想到向外擴張。
於是他繼續說道:“我們戰勝韃子,收復河山後,想要我們的百姓不在捱餓,不在受凍,除了多種植高產的玉米、番薯、馬鈴薯,減少上交的田賦、田租、田稅外,我們需要更多的富饒土地,種出更多的糧食。”
鄭成功和李定國眼光閃爍,似有所悟。
只聽朱慈煊接著說:“紅毛人和弗朗機人靠著船堅炮利,火器犀利,一兩千人、數百人,幾條船就能佔據大量富饒的土地,收穫大量的糧食,憑什麼我們不能。”
等我們擊敗韃子,恢復河山,我們要敢於出兵,與紅毛人、弗朗機人在海上決戰,把他們趕出南洋,那裡的土地,一年可以收穫兩季、甚至三季稻穀。
如果我們擁有這些土地,我們的百姓還會捱餓嗎?不會,我們不但要佔領那裡,我們還要在那裡築城,把那裡的男丁召集起來築城,築大城。
我們也要派出大量計程車兵在那裡駐紮,把我們的百姓遷移過去,這樣我們的百姓就不會在捱餓,並且在座的各位,到時候,都有機會領兵,都有機會封王,都有機會獲得大量土地的封賞,開疆擴土,光宗耀祖。”
下面的將領一個個雙眼放光,熱血沸騰。
朱慈煊就是要把開疆擴土的種子埋在他們心裡。
喜歡我在明末當太子請大家收藏:(我在明末當太子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