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彎腰把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軍匠攙扶起來:“老人家請起,一路辛苦了,我已在城中給大夥安排了住處,咱們今天什麼也不用做,先隨我進城安頓下來。”
老者激動的熱淚盈眶,拍著乾癟的胸膛道:“太子殿下,我們這些人來昆明就是造火銃打韃子的,您看,我們把工具都帶來了。”說完,他指了指馬車上裝的一個個木頭箱子。
朱慈煊看著這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軍匠,感慨萬千,這個時代的工匠太苦了,幹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報酬,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牛多,偏偏社會地位還最差。
自己一定要提高他們的地位,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報酬。趁著現在打仗,原來的社會秩序破壞殆盡的時候,廢除原有的賤籍制度。要不然,等到恢復河山,這項工作將千難萬難。
朱慈煊拉著老軍匠的手,進入昆明城,來到一片空置的宅子前,安置軍匠和他們的家眷住下。
這片宅子是接這些軍匠的東宮護衛從昆明出發後,朱慈煊特意安排沐忠亮在城內尋找的,由於近來韃子入侵,城中出現了大量空置的房子,所以沐忠亮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房子,一些需要修繕的地方,朱慈煊也大方的拿出銀子,找人加以修繕。
安置這些人住下,朱慈煊又每家發放一石糧食,二兩銀子,讓這些軍匠和他們的家眷暫時衣食無憂。
第三天,朱慈煊把這些軍匠召集到一處戒備森嚴,佔地五六畝的大宅,這裡就是將來工坊所在地,在一間大房子內,朱慈煊拿出魯密銃和燧發槍問老軍匠宋士元:
“老人家,你看這兩種火銃能製造嗎?”
宋士元拿起魯密銃,道:“太子殿下,這個是魯密銃,我在廣州軍器司就是做這個的。”
“哦,太好了,那這個燧發槍你看看能製造嗎?”
宋士元拿起燧發槍仔細觀看,特別是燧發裝置那一塊,反覆研究,稍傾,道:“太子殿下,這個只是點火藥的裝置和魯密銃不同,其他地方都一樣,製造不難。”
“好,太好了。”朱慈煊擊掌而笑。
宋士元笑道:“太子殿下,這魯密銃和燧發槍最難的不在點火藥的裝置上,而在於銃管的製作太費時間,這銃管由精鐵製作,此種精鐵要用10斤粗鐵才能煉出1斤,只有用這樣的精鐵製成的銃管,才能堅固耐用,射擊時不會炸裂。
製作時先用精鐵捲成一大一小的兩根鐵管,以大包小,使兩者緊密貼實,然後用鋼鑽鑽成內壁光滑平直的銃管。鑽銃工藝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鑽進1寸左右,大致一個月才能鑽成一支。
太子殿下您看,這個如箸者的鐵挺作為冷骨,裹紅鐵錘成。先為三接,介面熾紅,竭力撞合。合以後以四稜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淨,則發藥便無阻滯了。”宋士元說著,從地上的一個箱子裡取出一根一米多長,直徑大約一厘米左右的鐵條。
朱慈煊這下搞明白了原來火銃的槍管是用一塊鋼板包裹一根這樣的鐵棍,錘成圓筒狀,害怕炸膛,然後在外面再裹一層鋼板,槍管(銃管)為保證光滑,用一個四楞的鑽頭,把銃管內來回打磨,你還別說,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先進了。
更讓朱慈煊驚奇的是,這個時候大明的工匠100年前就已經用焦炭鍊鋼了,這時的西方還沒有開始用這種焦炭鍊鋼的方法,不得不說大明的工匠牛逼克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