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有詩為證:“當年草草構荒朝,五虎猶然鬥口囂。一夜桂花零落盡,沙蟲猿鶴總魂銷!”
面對這種情況,皇帝朱由榔束手無策,只是日夕祈求上天保佑。
永曆三年(1649年底,戰爭形勢急轉直下,粵北南雄州、韶州相繼失守,廣州告急。此時的肇慶已風聲鶴唳,人心惶惶,老百姓開始紛紛逃難。
永曆四年(1650年正月初八晚,老宰相帶著永曆帝急忙逃走,最後一步步逃亡雲南。
所以一旦收復肇慶,意義重大。於是,朱慈煊小手一揮,大吼道:“擂鼓,準備攻城。”
五百四十名毛瑟步槍手齊刷刷的跳下戰馬,列隊走到距離肇慶西門一百丈遠的地方,左右分開成兩隊,一隊220人,中間留下十丈的空隙。
兩隊步槍手散開排成一列橫隊,接著二十名手持M79式40mm榴彈發射器計程車兵,分成兩隊,每隊十人,在步槍手前方一丈遠的地方排成一列橫隊。
張遼率領五千騎兵在步槍手留下的空隙中,兩騎一排列成縱隊,隨時準備衝鋒。
這次行軍為了追求行軍速度,紅衣大炮,投石機這些笨重的攻城利器朱慈煊都沒有讓士兵攜帶。有了方便的M79式40mm榴彈發射器裝備的殺傷榴彈,殺傷爆破兩用彈,什麼樣的堅城攻不破,什麼樣的城門轟不開。
朱慈煊要叫這些韃子嚐嚐現代榴彈的厲害,想必一定會讓韃子非常酸爽。
蘇克薩哈站在肇慶城西門的城頭,看著遠處明軍的一舉一動,疑惑萬分。
明軍這是準備幹嘛?攻城?不像啊!既沒有看到明軍的紅衣大炮,又沒有看到投石機這些攻城利器。還沒有看到雲梯的蹤影,就這在百丈外列成陣勢,就能攻城?蘇克薩哈萬分不解。
於是,他拿起一個千里鏡,湊到眼前,透過千里鏡對城外的明軍進行觀察。
他看到前方列成橫隊的明軍士兵,手中端著一支支造型古怪的火銃,暗自揣測,這種造型奇特的火銃大概就是福清所說的明軍中出現的新式火銃。
一百丈外都能準確擊中目標,而且射速奇快,以前發射一次的時間,現在能發射十次,我們的將士好多都死在這種精準度奇高,射速奇快的火銃之下的新式火銃。
那他們前面的一隊人,手中拿的又是什麼武器,怎麼看著那麼像手銃,手銃的射程不都是一二十丈嗎?現在他們的距肇慶城有一百丈吧,手銃能打這麼遠嗎?這些明軍搞什麼名堂?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奇怪,奇怪。那個騎在馬上的小屁孩大概就是南明的太子朱慈煊吧,出了看上去比較精神,樣貌也有點小帥,其他的也沒有見有特別之處。
再說,你攻城,沒有紅衣大炮,沒有拋石機,沒有云梯,你憑什麼攻城呀!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