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點點頭,轉眼望向光祿寺少卿盧桂生,道:“盧愛卿呢?”
盧桂生一聽太子問他,甚感詫異,不知道太子為什麼突然問他行軍打仗之事。
他還不知道,剛才朱慈煊在轅門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想起來,正是由於他盧桂生臨陣叛變投敵,把埋伏的機密報告給吳三桂。
導致已經進入磨盤山的吳三桂,大驚失色,急傳令停止前進,部隊速撤,並令騎兵下馬,舍騎步行,搜尋伏兵。
同時,命炮兵對準溝莽樹叢中發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時之間,兩旁叢莽中“矢炮雨下”。
埋伏的明軍沒有得到號令不敢出戰,聽憑槍炮與箭矢襲擊,倒斃在林溝中。
隱蔽在第一道埋伏線的竇民望,見埋伏已被識破,不得已,發炮出戰,第二埋伏線的明軍也發炮,衝出救援。
最終由於清兵只有一部分進入伏擊圈,不久,跟隨在吳三桂後面的清兵徵南將軍卓布泰部、多尼部趕到,增援了吳三桂,而明軍損失殆盡,孤立無援,致使磨盤山伏擊戰失敗。
盧桂生愣了片刻,便出列稽首,道:“太子殿下,微臣認為晉王此計神妙,如果能成,定能全殲韃子。”
朱慈煊笑道:“我也認為晉王殿下的此計可行,晉王請您把具體的計策說說。”
“太子殿下,我打算把整個陣線分成三道埋伏,每道埋伏二千精兵,火銃、弓弩密佈,埋身在山間的草叢中。
等韃子的三萬人馬全部進入埋伏後,以炮為號,先以火炮、火銃、弓弩進行首輪打擊,然後,全軍殺出,一戰全殲韃子這三萬人馬。”
“嗯!晉王,以六千精兵對陣韃子的三萬八旗精銳,兵力是否單薄了些,本太子這次帶來了七千兵馬,也都交於晉王指揮,你看如何?”
“是啊!是啊!六千精兵少了些,我們可以全軍壓上,一戰定乾坤。”黔國公沐天波,總兵王升,王啟隆也紛紛進言。
李定國微微一笑,道:“太子殿下,我這六千精兵,可是從我這次率領的一萬餘人馬中挑選出來的,每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好兵。
他們單對單也能戰勝韃子的八旗騎兵,更何況山道崎嶇,八旗兵也只能下馬步戰,所以此戰我們定能戰而勝之。”
朱慈煊暗忖,雖然李定國久經戰陣,是不可多得的名將,他說六千精兵可以戰勝三萬八旗兵,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朱慈煊還是有些擔心,要知道這次的對手不是別人,那可是吳三桂啊!軍事水平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遇到這樣的對手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於是朱慈煊道:“晉王,你看這樣如何?我把靳總兵的四千人馬也加入到埋伏的大軍,使我們的伏擊韃子的兵力達到一萬,然後,我帶領黔國公的三千兵馬和晉王餘下的四千兵馬,作為援軍,隨時支援。”
李定國心中一想,也是,雖說自己對這次突襲戰勝清兵把握甚大,但以六千對三萬?兵力上的差距確實太大,如果加上靳統武部的四千,那麼已方的兵力達到一萬,這樣一來,戰勝吳三桂的把握更大一些。
於是便道:“太子所言甚是,就依太子之言,另外,我估計,吳三桂的大軍明天就有可能抵達磨盤山,所以,一會兒讓兵士們飽餐戰飯,預備好乾糧,稍事休息,就發兵磨盤山。
另外,從明天開始,我軍不得生火造飯,以免炊煙四起,被韃子察覺,壞了大事。”
“嗯,晉王所言甚是,盧愛卿,現在,就由你負責為全軍準備五天的乾糧,並監督全營從明天開始,禁止生火造飯,不得有誤,否則軍法從事。”
“微臣遵令。”這時,光祿寺少卿盧桂生心裡一萬個不情願。
媽媽匹,大明這條破船馬上就要沉了,要不是這幾天一直沒有找到機會離開大軍,我早就到清軍那裡享福了,也不用再天天提心吊膽。
想我堂堂光祿寺少卿,專門負責皇室膳食,結果,現在讓我給全軍準備乾糧,真是大材小用。但是太子已傳下將令,我也不得不答應,唉!我不就想過上好日子嗎?怎麼就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