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目前的狀況來說,只等著得到文學最高殿堂的認可,基本上也不會在懼怕這些風言風語了,無論外界給出什麼評論,他都能怡然自得的應承下來。
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明確屬於一個要被歷史書記載的名人了,外界的評論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但是現在不同,他的底蘊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貿然的吹捧更像是捧殺,很容易出問題的。
本來李斯科還有些擔心這個問題,但是很快自己的憂慮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的,因為報紙上出現了他導師的話語,言辭中對於李斯科的作品滿是挑剔,有很多都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但是被老人家無比看重的發表了評論。
這種佔據地位高地抨擊李斯科的作為,也受到了很多師兄弟們的跟隨,一時之間吹捧聲消減了很多,外界對於李斯科的評論也變得客觀了起來。
大家都明白,導師的用意就是給李斯科站臺,告誡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這位年輕的作家背後可是站著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的。
當然,所有人都不會對導師的抨擊在意,李斯科之所以受到批評。那也是因為太過完美,出現了一絲微小的瑕疵,都會被標註出來評價。
他的起步線已經跟別的作家不一樣了,不論大家對他的感官如何,但是提起他的名字,已經不自覺的跟那些歷史中的文豪並列了。
而對於李斯科決定連載短篇散文和,最感到開心的,無疑是魯博和報社的主編們,這可是天然宣傳的渠道,報社也罕見的出現了儲備量不足的情況。
很多報亭都出現了售空的情況,無論是白領,還是律師,以及公務人員,都很樂意觀看下最新的李斯科的作品,這個名字就算是在娛樂節目,也被人時不時的提起。
按照前世的話說,他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了出圈的水平,整個人的影響力還有形象,已經順著作家讀者圈,擴散到全民偶像的地步。
根據蘭登書屋的回饋,這段時間李斯科之前的作品的銷量也出現了上揚的趨向,在讀到優秀的短篇以後,大家不由自主的對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別的作品也升起了濃厚的興趣。
現在李斯科每天早晨必要的工作,就是處理各種各樣的郵件,裡面不光有獎項的邀請,請求他出席來當評委,也有各種各樣的沙龍的邀請。
所有的上流人士都以邀請到這位現在名聲鵲起的文豪為榮,一時間整個社會的風氣幾乎能讓人覺得,恢復到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盛況。
更多的郵件,就是挖角的,排名在蘭登書屋之下的幾位出版社,開出了十分優越的條件,希望能夠得到李斯科下一本書出版的合同。
這個問題他只是簡單的思索了一下,立刻就得到了答案,以他目前的地位,根本不需要變更出版社,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背景,都會把他的作品看成是最重要的專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