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李斯科的美國生活> 471.小吃街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71.小吃街1 (1 / 2)

看著招牌名耀燒鵝,這個是香港的一家很出名的燒鵝品牌,在改革開放初期,就來到了這裡投資開店,久而久之,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美味名店了。

張黎很熟練的走進店裡,給每人點了一份燒鵝腿飯,和一盅山藥茯苓乳鴿湯。

兩廣的湯文化,是全國最出名的,已經到了世界聞名的地步了,廣式早餐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種湯類了。

還有評選出來的十大補湯,而張黎點的這個就是其中之一。

各種湯類滋補效果很好,以前李斯科就喜歡早餐的時候去沙縣小吃點一份湯,伴著蒸餃解決自己的早餐。

這家店鋪的裝修沒有之前的炳記嶄新,到處都是充滿著歷史的痕跡,能從變了色的裝飾中瞭解它的厚重。

李斯科打量著,儘管到了晚上,店裡還是坐滿了客人,這次比較好運,剛一進門,就有一桌客人剛用完餐,準備離開。

在這種店裡,最注重的還是速度,上餐的速度,還有客人的流動速度,這種店鋪一天最多的時候招待客人可能有上千人,所以沒有一個快的速度,是很毀壞口碑的。

李斯科一行人剛剛入座,好來得及交談兩句,他們的餐都已經做好了。

餘慶過去幫忙端過來,李斯科還有其餘三人已經把筷子拆好了,就等著大快朵頤呢。

食物剛端上來,就聞到一陣撲鼻的烤鵝香味,這種味道已經很久沒有聞到過了,棗紅色的鵝皮,下面是分離開來的肉,李斯科連忙夾起一塊,塞到嘴巴里。

皮脆肉嫩,而且分量十分充足,可是好好的解了李斯科饞肉的心思。

說起來兩廣地區特別喜歡鴨鵝,但是還是有區別的,廣東地區總愛燒鵝,因為這裡的氣候很適合飼養鵝,且廣東人吃鵝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據記載,廣東人為了培育出優良品質的鵝,花了700多年。

廣西地區各種江河溪流縱橫,更適合繁殖鴨子。

這種燒臘文化是從唐宋年間就開始繁衍了,之後更是分成了港式燒臘和廣式燒臘兩種,有傳聞說,這種烹飪方法是從阿拉伯人,印度人傳入灌腸食品之後,本地的廚師加入改進形成的,但是因為年代已經久遠,已經不能考究了。

現在燒臘已經在華國的派系中,佔據了很大的地位,各地的菜系或多或少的都吸取過這種燒製方式,成了華國獨有的飲食文化。

燒臘的味道還有些偏甜,這是廣東特有的,他們很多飲食都喜歡加入糖,而且這裡在古代就是著稱的製糖地,也對菜系有了影響。

菜系和當地的飲食習慣,還有經濟條件,以及氣候,還有社會氛圍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有人說飲食文化,是真的有道理的,能透過一道道菜餚,體會出這個地區的發展和歷史,以及文化的傳播。

等李斯科把一盤的燒鵝腿吃完,湯汁也適時的送上來,李斯科攪拌了一下,裡面有山藥,茯苓,當然還有還沒手掌大的乳鴿。

端起還冒著熱氣的湯盅嘗一口,味道鮮美,雖然品嚐不出來哪裡好,一股濃濃的補藥的味道是聞到了的。

這種乳鴿在西方几乎是見不到的,說起來也是很好笑,在很多國家,鴿子都是和平的象徵,在加上肉比較少,很少有餐廳吃這個,倒是近代,有很多西方餐廳開始嘗試著把這個食材加入本國的菜系中。

從這就能看出來,廣東人什麼都吃的戲言是怎麼來的。

這個說法已經流傳了很久,就連西漢就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的記載,南宋人也誇張描述:粵人“不問鳥獸蛇,無不食之”。

“先生,這個是什麼?”

查爾斯好奇的盯著湯盅裡面的肉塊,問著旁邊的李斯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