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科清晨起床,開著汽車把張黎送到了學校,然後帶著張黎的離別吻,回到了牧場。
這個時候,大衛已經按照昨天的安排,做好了籌備,隨時都準備出發了。
昨天晚上,李斯科剛回到家,大衛就過來找過他,提醒他,一年一度的丹佛啤酒節要開始了。
李斯科這個時候才後知後覺,他很早就安排下去,準備帶著牧場產的黑啤,參加這次的啤酒節,希望在能被大家接受,以後牧場固定出產的啤酒就有明確的銷量了。
大衛拿著記錄本,徑直的走向李斯科。
“先生,我們剩餘的啤酒只剩下一萬三千瓶了。”
他的神情中帶著一些著急,因為這種儲備,完全不夠啤酒節的消耗,要知道,啤酒節一般都會舉辦三天,遊客加本地人參加,人數高達十來萬。
這點儲備可能一天就完了,也是李斯科沒有考慮清楚,牧場第一年種植黑麥,大家都不太清楚這種植物的前景,所以有意的在控制數量,釀出來的啤酒,也只有三萬多瓶,這段時間牛仔們的消耗,再加上列斯和公雞採購了一部分作為自己喝的,還有幾次舉辦的派對,直接把用量給喝完了一半還多。
“現在也沒辦法了,我們今年是第一年,很多地方都沒有做好準備,就這麼來吧,等我們的名聲打響,後面就加大產量。”
李斯科有些頭疼的揉著自己的太陽穴,他還是有很多地方總是想不到。
“好的,先生,我們就先出發了。”
大衛點了點頭,對著身後已經裝好車的半掛汽車一招手,汽車緩緩開動,大衛上了後面牛仔們開著的皮卡車,車隊離開了牧場。
李斯科約好了老丈人張友,打算帶他見識一下世界三大啤酒節之一的丹佛啤酒節,所以張友很早就在家裡等著,看到李斯科回來,沒有停留,已經坐在李斯科的皮卡里了。
李斯科也沒有耽擱時間,直接擰動引擎,跟上前面的車隊。
丹佛啤酒節是美國最大的啤酒節盛事,一般都會舉行三天,。300多年前,一批來自“啤酒之鄉”德國的移民在美國安家落戶,建立城市。
美國不僅生產出了能與德國同類產品相媲美的淡味啤酒,還創造出新的品種美式黑啤酒。此後,“泡”啤酒館成為美國人的主要休閒方式之一,啤酒館也成為社交和集會的重要場所。當時,一些大的啤酒館還兼有旅館的作用。曾在費城生活過的富蘭克林有句名言:“沒有好酒,就不算過上好生活。”儘管費城的啤酒傳統源自德國,但美國人在選擇啤酒方面心態開放,不僅自釀自飲,也進口世界各國的優質啤酒。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一個城市的比利時啤酒的年消費量竟然超過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美國人喝啤酒不是貪圖痛快,而是講究品質。
每年到這一天,都有很多明星人物和全世界各地的啤酒愛好者前來參加,極大的帶動了丹佛本地的經濟效益。
而且啤酒節還帶有著音樂節的興致,還有不少歌手,是從啤酒節上面演唱,收到追捧,才開始走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