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坤在大城市闖蕩過,思想很開明。
顧謹謠是他徒弟,雖然不是天賦異稟,但很認真,很勤奮,又經常孝敬他,幫他解決接單危機。
郭坤想,自己也活不了幾年了,以後反正就這樣了,他的手藝,就好好教給三個徒弟吧,至於能學多少,看他們自己的造化。
郭坤說做就做,辦完月初那場壽宴就將三個徒弟叫到院子,要教他們白案。
所謂白案,通俗一點就是麵食點心,蒸糕一類。
郭坤先講了一下行業的規矩,白案又分大案小案,還有水案什麼的。
然後從最普通的包子、饅頭、手工麵條跟蒸米糕,再到花樣繁多的各類精美麵點做法跟注意事項,甚至說了下他在南城接觸過的西點。
東西講了很多,真做的時候就弄了江南小籠包。
皮薄汁多的小籠包一口一個,咬一下,再喝一口海帶跟河蝦乾煮的鮮湯,真叫一個享受。
顧謹謠沒去過江南一帶,不知道那邊的小籠包是什麼樣子,但郭坤做這個她就覺得很滿足,比這個還好吃的包子,她真想象不出來到底是什麼味。
郭坤也嚐了一下,不停地點頭。
他對顧謹謠說:“加了你給我的油,不管做啥都特別好吃。當年我要是有這油,說不定能去北方,能進大會堂呢。”
郭坤其實對顧謹謠這個油是怎麼煉出來的特別好奇,可他徒弟之前就說了,是祖傳,這種事情,他知道沒辦法問。
中午吃了包子,喝了鮮湯,下午又教他們做麵條。
郭坤說:“我教的這些你們只要學精了,以後不做廚子,也能去外面開個小店,討一口飯吃。”
郭坤想得實在,三個徒弟紛紛點頭,師傅用心良苦。
下午的麵條郭坤做了很多種,手擀的,刀削的,拉的,切的,還有揪的,用竹籬漏的。
各種各樣,從寬到細,從短到長。
做法上他也講了不少,煮、拌、燴、炒。
當年他從豐裕鎮走出去的時候會的還沒有這麼多,後面在外面混得很了,見識多了,後廚裡大家相互學習,天南海北的菜色又學了不少。
郭坤在廚藝上面很有天賦,要不是因為突遭變故,他還有更高的造化。
學了大半天,到半下午的時候,顧謹謠又累又困,不停地打哈欠。
郭坤問她,“昨晚沒休息好?”
顧謹謠搖頭,“沒事,師傅你繼續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