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開局我成為大宗師> 第五百五十九章 迎接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五十九章 迎接三 (2 / 2)

只能說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葉桓這個前世現代人也不例外,自己的子孫後代他當然希望可以過得好,不希望子孫後代????????????????未來出現悲慘的下場,他只能儘量做好規劃,他計劃留下一本只有皇帝才能觀看的祖宗預言秘本,這個秘本就是他把前世現代的很多東西寫出來,並且提醒後世之君應該注意什麼,可以說這個秘本是葉桓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自保手段,就算未來君主制度被推翻了,也可以把葉家傳承下去。

喧囂過後,迎接儀式的流程算是完成了一部分,整個流程自然不會這麼簡單的,他們還要去英烈祠上香祭奠戰死的將士們,並且把這次戰死的將士們靈牌請進英烈祠裡面去,對於這項儀式葉桓是最為重視的,這是他一直以來堅持為了提高軍人地位而做出的措施,可以說只要英烈祠一直存在下去,未來軍人的地位就不會低。

當然,葉桓也不會把文官遺忘的,為了體現自己也很重視文治,對文官也是一視同仁,他還讓工部建造了一個文官祠,這個文官祠對所有有功或者不犯錯的三品以上的文官設立的,他們死後靈牌可以進入文官祠,享受後代千百年的香火供奉。

自從設立了文官祠後,大漢朝廷的所有文官都打了雞血一樣,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可以名傳千古的最好機會,他們知道自己作為文官是很難有機會進入太廟享受香火供奉的,但是這個文官祠只要立了大功或者做到三品以上官職,那麼自己死後就可以進入文官祠裡面享受子孫後代千百年的香火供奉了,可以讓千年後的子孫後代知道自己的功績,這樣的待遇怎麼可能不讓他們這些文人激動萬分呢,有些三品以上的官員恨不得馬上死去可以把靈牌請進文官祠裡面去,只不過自殺死亡的就是有了汙名,靈牌自然不可能進入文官祠的。

在葉桓的帶領下,世子葉乾坤、眾多朝廷大臣、一些軍方將領們,還有跟在後面的很多老百姓,不過大部分老百姓也知道英烈祠那裡肯定已經有很多人聚在那裡了,就算是想要看大王舉行的祭奠英烈活動,他們也擠不進去的,所以只能放棄了,跟在葉桓隊伍後面的老百姓也只是抱著僥倖心理,看看能不能擠進去看看祭奠英烈儀式。

只不過讓那些跟隨的老百姓失望了,他們在離英烈祠三條街時就已經進不去了,街道兩邊,還有兩邊的店鋪和房子上都站滿了民眾,這些人就是放棄了在城外迎接大王隊伍,他們知道整個迎接儀式的流程,自然知道大王肯定要帶著文武百官來英烈祠祭奠歷次戰爭戰死的英烈們。

街道兩邊因為有城衛軍和眾多衙役的維持秩序,葉桓的隊伍很順利地來到了英烈祠廣場,廣場上的百丈高的紀念碑最是顯眼,這比都城的城牆都要高了,也是整個都城最高的建築了,為了建造這座紀念碑,工部的工匠們可以說絞盡了腦汁才順利建造好。

整座紀念碑直接由一塊完整的大理石雕刻而成,渾然天成,可以說就算未來到了工業現代社會時代建造這樣一座紀念碑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雖然花費巨大,並且還使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在葉桓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要不然大漢軍人怎麼可能會那麼英勇作戰,不畏生死呢,這不僅是高軍餉帶來的,還有這些紀念碑和英烈祠帶來的崇高信念。

哀樂在軍樂隊的各種樂器的演奏下奏響了,整個廣場充滿了????????????????哀傷情緒,每次戰爭就沒有不死人的,就算大漢軍隊有著最好的後勤制度,最好的醫療制度,最好的療傷藥品,但是這些都只能減少死亡人數,並不能保證不死人,這次就算大漢軍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還是有上千計程車兵死亡了,這已經可以算是全面大勝了。

如果是勢均力敵的話,大漢軍隊可能會傷亡二三十萬人數,這不是開玩笑的,也只有大漢王國這樣的軍隊才能以這麼小的代價佔領三州之地。

未來的一統天下戰爭,葉桓相信到時肯定還會死上更多的將士們,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不是開玩笑的,為將者,為君者,自然不可能心慈手軟,就算死桑再多的將士們,只要能完成一統天下的目標,葉桓都會認為是值得的。

只不過以大漢王國的發展速度,只要再過幾年時間,大漢軍隊就可以擁有橫掃天下的絕對實力了,到時死亡的將士們也不會太多的,除非是南方三國的國力突飛猛進,但是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葉桓直接牽著世子葉乾坤慢慢地走到紀念碑前,後面跟著的文武百官,有些神情肅穆,有些眼神莫名,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大王牽著世子的手祭奠英烈意味著什麼,這是在提高世子的地位,也是在穩固世子的地位,世子就是大漢的第一繼承人。

“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

“默哀六十息!”

“禮畢!”

不用說這樣的流程是葉桓直接參與制定的,前世看過的那些東西可以借鑑的當然直接借鑑了,沒有必要花費太多心思去考慮,反正套用起來一點都不顯得突兀。

紀念碑這邊活動搞完,葉桓牽著嫡長子再次帶著眾多文武百官進入英烈祠,在英烈祠一整套祭祀活動搞下來,完成時已經是半個多時辰以後了,時間也來到了中午時分。

葉桓也沒有命令文武百官各自回家,而是帶著眾人回到了王宮,在王宮宴請了文武百官,下午還有一場在太廟祭奠活動,這個活動完成就意味著整個歡迎儀式流程全部完成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