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時期,苗人在極大的一次滅巫蠱的詔令下死了很多,有些逃難的往西逃,也成了如今的西胡人。=
因此一度盛行湘州之地的蠱術滅絕,直到幾十年後,才有了這個虺家出現。
彼時太祖已逝,在位皇帝顯宗性子仁厚,也不會對這些蠻荒之地的化外之民多加追究。
何況虺家又沒有害過什麼人,只不過賺些銀子,大概還給了許多喪家的蠱術師一個棲身之所,因此在湘南一地倒漸漸也成了大族,當然和江南及中原的百年望族是不能比的,在太平盛世裡,也算是還能體面地活下去。
蘇容意畢竟較尋常閨閣女子見多識廣些,以前她派人在雲湘一帶收藥材的時候,就聽說過曾經輝煌的虺家是多麼邪乎。
當然二十三年前,她還沒出生。
虺家被夷族的時候,她也才剛出生沒多久。
他們家的事,只能是聽說。
他們的蟲草當世無雙,千金難求,並且挖遍天下也找不到第二株一樣的。
他祖父手下有一個老副將,是湘南人,一把年紀還曾經非要跋山涉水去找虺家求藥。
這當然是小時候祖母抱她在膝頭玩耍時隨意說的。
她記得那位老副將在綏遠已被兩個大夫回絕過了,只叫他準備身後事。誰知他回到湘南後,反倒多活了幾年,還曾寫過信到西北。
但是他死後,卻是火化的,屍骨無存。
這個,是祖母身邊的王媽媽當作床頭故事說給她聽的。
在大周,土葬是規矩,是禮儀,若不是屍體有什麼說不出來的毛病,不會有人選擇火化的。
現在想想,那位老副將吃的虺家的藥,大概都是他們製出來的良蠱所化。
生前是藥,死後,那就不一定了。
因此白旭一說,蘇容意就能猜出個大概來了。
虺家行蠱一事,必然被當時的渭王拿住做了把柄,以便他達成什麼目的。
事畢,也就是十九年前,元化四年,狡兔死走狗烹,渭王藉口將虺家夷族。
他做過的事,便煙消雲散,無跡可尋。
但是虺家一定還留了一個後人。
十九年後,他必定是回來報復的。
但是她猜測,這個人必然還很年輕,否則也不會意氣用事到直接給小王爺側妃下蠱。
且他的功夫肯定不如祖輩到家,否則他也不會用活人一試再試。
想必出事時他也還是個孩子,也未習得什麼家族真傳。
蘇容意蹙眉,“但是二牛他……莫非只是湊巧?”
二牛與市井,與渭王府,與湘西虺家,確實沒有半點關係。
這些,蘇容意早已查過。
白旭說:“恐怕是,我猜測,他也想用孩子試試看,挑中了那牧童,可能是他那一段時間正好在江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