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光大亮的時候,附近鄰里便都知道了薛家那位老太君過世的訊息。
薛家傳出陣陣哀嚎,不聞傷心之意,令走過聽見的人一陣蹙眉。
薛四老爺一家,只嚇得膽戰心驚,根本顧不得為她傷心半分,只怕從此謝邈再不看重他。
哭靈的也不過是幾個僕婦,李氏在旁抹眼淚也是抹不出什麼溼的來。
一早晨,當家老爺想的是仕途,李氏盤算的是老太君的嫁妝,薛婉領著弟弟妹妹站在旁邊,卻在思考自己的婚事會不會受影響。
府裡沒有多少人在意,而府外,更沒有什麼在意的人。
偶爾有一兩個知道的,便道甄老太君不失為巾幗英雄,代夫守邊,斬殺胡奴無數。
卻也有那等貴婦人笑語,女人家重要的是相夫教子,殺胡奴守邊的將領這麼多,朝廷也不指望她一個女人,反而弄得晚景淒涼,人家都是兒孫繞膝,她死時,卻還要隔房的堂侄兒送葬,算得了什麼福氣。
眾人也覺得很有道理,何況老太太年紀大了,早晚是要死的。
因此甄老太君的死訊,給素來事多的金陵城,只是添上了不重不輕的一筆罷了。
早在城門甫開之時,薛家就派人遞了信。
薛棲上路已有四五日,只怕收到信再快馬加鞭,也趕不及停靈三日後的送葬。
眾人確實要嘆一句,的確可憐。
薛家這一家人,似乎是命中註定的寡親緣。
不僅僅是男丁多戰死沙場,女眷竟是也沒有一個能數出個美滿結局的。
當然說到女眷……
金陵人當然就想到了前段時間鬧出那麼多風風雨雨的薛大小姐。
死而復生的那位。
怎麼近端時間就鮮有訊息了?
有號稱知情的小么兒在茶樓裡大言不慚地說明,說是叫皇家護著了。
眾人嗤之以鼻,皇家要是想給薛家這麼大的體面,何需等到今日?
不過是一個被先帝都尚且在遺忘在角落的小家族罷了,何況今上。
風言風語傳著傳著便走了味,人們更喜歡聽些花前月下,你儂我儂的故事。
於是關於薛小姐相貌的猜測,便又甚囂塵上。
有人說她容貌傾城,將鎮國公夫人原配京師明珠蘇容錦都比下去一截,才引得當日喜堂上新歡舊愛大發醋意,恨不能大打出手。
當然這個新歡,當仁不讓就由言霄言少爺暫時出任。